當人們依然沒有理順金融與科技的關系,互聯網金融的亂象便不會消除。盡管互聯網金融業已走入死胡同,但是,我們卻始終會看到類似互聯網金融的亂象不斷出現。這告訴我們,有關金融的進化并不僅僅只是一個避風港,真正帶來實質意義上的改變,才是確保金融行業的發展進入到新階段的保證。筆者認為,導致金融行業的進化始終無法跳出互聯網金融發展怪圈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思維始終都沒有跳出互聯網的思維,而僅僅只是用互聯網的眼光來看待金融的進化。
我們看到的加杠桿、透支消費等金融亂象,正是這種發展狀態的真實體現。說到底,即使是在金融行業的進化業已進入到全新發展階段的時候,人們依然僅僅只是把用戶看成是收割的對象,所謂的發展模式依然是流量驅動型的發展模式。從本質上來看,這樣的進化是沒有給金融行業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的。當收割流量帶來的風險無法承載,所謂的新金融進化的泡沫存在隨時破滅的風險。
當互聯網金融的亂象頻現,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金融行業本身,向金融行業要生產力,而不僅僅只是借助金融的手段對用戶進行收割。思考互聯網金融模式之外的新發展方式,并且讓金融行業的進化真正進入到新階段,才是金融進化的正道所在。
訣別互聯網,金融進化的新開始
互聯網模式的簡單、輕便,讓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去付出太多,僅僅只是會選擇一種相對熟悉的模式發展。盡管流量紅利已然見頂,但是,對于坐擁海量流量的互聯網巨頭們來講,他們依然可以借助強大的流量優勢繼續進行流量收割。因此,真正與互聯網訣別,選擇一種互聯網之外的新發展模式,才是金融行業行業進入到新發展的開始。
互聯網平臺,不是收割金融用戶的渠道??v然是在互聯網金融被監管的大背景下,我們依然看到坐擁海量流量的互聯網平臺依然僅僅只是將金融看成是一個收割用戶的渠道。消費貸、分期貸等金融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戶的支付需求,但是,同樣在用另外一種形式收割用戶。此刻,大型的互聯網平臺已經不再是一個滿足用戶金融需求的平臺,而是變成了一個收割金融用戶的渠道。
從本質上來看,這些坐擁龐大流量的互聯網平臺就是用金融的方式來將用戶更加深度地綁定在自己的平臺上,讓用戶為自己打工。此刻,互聯網平臺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撮合和中介的場所,而是變成了收割用戶的渠道。
這其實依然是一種收割用戶流量的做法,只不過這種收割用戶流量的做法,僅僅只是披上的金融的外衣而已。當金融的進化依然還停留在收割流量和用戶的層面,缺少了對用戶應有的尊重,所謂的金融新進化或許僅僅只是為了躲避監管而進行的概念偷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意義。
互聯網模式,不是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不可否認的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互聯網模式業已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便會給人一種錯覺,即只要我們變換概念,就可以借助互聯網模式持續進行發展。雖然互聯網紅利的落幕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在新的商業模式并未真正成熟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人將互聯網模式奉若圭臬。即使是在互聯網金融遭遇監管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人將互聯網模式看成是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一遍又一遍地套用著互聯網模式。
當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持續,金融進化的新階段依然存在的諸多亂象依然是對互聯網模式的迷戀所導致的。不同的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互聯網模式比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有了進化,不再進行簡單直接的流量收割,而是變換了一種新的概念而已。當我們尋找金融進化的新方式的時候,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創新和改變互聯網模式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讓互聯網模式有所改變,而不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更換。
拋棄中介和撮合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真正讓新的模式來取代互聯網模式,讓玩家們的盈利點不再僅僅只是局限在撮合和中介上,才是真正告別互聯網模式的關鍵所在。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需要對互聯網時代的不同流程和環節的角色和定位進行重塑之外,我們還要更多地思考金融本身的角色和定位,當這一切理順之后,金融行業的進化才能真正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
互聯網技術,不是萬能的解藥。為什么依然有這么多的人對互聯網平臺和互聯網模式如此迷戀?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人們尚且沒有找到互聯網之外的新技術來取代互聯網技術;第二,互聯網技術本身的變體很多,人們尚且沒有對它死心。在這個時候,真正認清互聯網技術的本質,不僅僅只是把互聯網技術看成是萬能解藥,才是確保金融進化可以進入到新階段的關鍵所在。
對于這一點,很多人可能并不認同。在他們看來,玩家們早已開始拋棄互聯網技術,開始深度布局新技術,特別是那些頭部的巨頭,他們對新技術的布局同樣是深度且全面的。如果僅僅只是看到了頭部巨頭們對于新技術的布局,但卻沒有他們深度布局新技術的底層邏輯,我們就只能至一葉障目,無法獲得一個全面的認識。
其實,很多的玩家之所以會布局新技術,并不是說互聯網技術真的不行了,而是因為他們并不想失去占領新技術發展先機的機會而已。因此,很多的玩家對于新技術的布局并不是想要用新技術來取代互聯網技術,而是想要用新技術來完善互聯網技術。在這個過程當中,互聯網技術依然是他們解決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可見,互聯網依然與金融的新進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我們無法與互聯網訣別,僅僅只是把這種訣別看成是一個概念來蒙蔽監管和用戶的時候,所謂的金融新進化其實就是一場鬧劇。徹底訣別互聯網,找到互聯網之外的新發展方法,才是金融行業的發展真正擺脫互聯網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之外,金融進化的新方向在哪?
筆者始終相信,在互聯網之外,依然有一個金融進化的新世界。在這樣一個新世界里,金融行業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識的金融,互聯網也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識的互聯網。跳出互聯網的牢籠,站在新的視野下,我們或許可以找到金融進化的新方向。
傳統意義之外,金融應該有更多新內涵。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還是在后互聯網金融時代,導致亂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在看待金融行業的時候,總是會用一種固定的、僵化的目光來看待,即所謂的金融就是投資、理財、消費等一些傳統的意義。當金融行業的發展僅僅只是以傳統意義作為出發點的時候,所謂的進化就僅僅只能在傳統的桎梏下發展,而當我們跳出了傳統意義,金融或許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當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對于金融新內涵和意義的挖掘顯得更加重要。以金融行業的新內涵和意義來驅動金融的新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借助金融的傳統意義對用戶進行一遍又一個的收割,才是確保金融行業的進化真正進入到新階段的保障。
按照我的理解,所謂的金融更多地應該扮演數字、數據的角色。通過數字、數據,金融可以將它的毛細血管的功能和作用得到程度上的發揮。當金融被賦予了數字、數據的新內涵,我們對于用戶的定位便不再是一種收割,而是開始蛻變成為服務,從而真正開啟一個金融進化的全新時代。
互聯網之外,金融應該有更多新動能。無論是互聯網技術,還是互聯網模式,它們對于金融行業的促進作用都是不可持續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與互聯網相關的金融進化都是以收割為代價的,當收割的方式無法持續,金融行業的進化必然會面臨困境。因此,我們需要在互聯網之外,尋找到更多的新動能。
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個方面,我們應該尋找互聯網技術之外的金融改造新模式,而不僅僅只是用平臺,用去中間化的方式來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第二個方面,我們尋找到互聯網模式之外的更多的盈利模式,而不僅僅只是把撮合和中介看成是金融發展新階段的主要盈利模式。
當新技術取代互聯網技術,當新模式取代互聯網模式成為金融進化的新動能的時候,我們所認識的金融進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聯網的怪圈,真正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梢灶A見的是,當新技術與新模式和金融行業深度融合,我們將會真正開啟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以互聯網為鑒,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系要更清晰。金融進化過程當中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多的亂象,主要是因為人們一直都沒有厘清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系所導致的。跳出互聯網的牽絆,我們應該將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系更加厘清。讓金融的歸金融,讓科技的歸科技,是主要目標。
如何讓金融的歸金融,讓科技的歸科技,筆者認為,還是要明確各自的角色和定位,不要既可以做金融,又可以做科技,要規劃好各自的定位。比如,對于大型的平臺來講,雖然他們有很強烈的科技屬性,但是,他們又想要做金融相關的業務,那就要讓他們獲得牌照;比如,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雖然他們也想要擁抱新技術,但是,我們就要讓他們確立好自身的定位,是自建技術團隊,還是做外包,是堅持金融屬性,還是擁抱科技……這些都要有明確的定位,當真正厘清了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關系,讓金融與科技之間不再是混淆的,不再是糊涂的,金融的進化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結語
即使是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進入到了深水區,我們依然看到了一系列金融亂象的出現。說到底,始終無法理順互聯網與金融之間的關系,才是導致這一系列亂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所在,可見,互聯網,就是一把金融進化的“雙刃劍”。當我們尋找金融進化的新方式時,跳出互聯網的牽絆,或許才是真正正確的發展之道。由此,金融行業的進化才能跳出互聯網的束縛,開啟新發展。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