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數字經濟發展在加速。過去一段時間,互聯網及科技發展經歷了兩個重要里程碑:一個是網際網絡的普及與發展,另一個則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出現與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杰莊表示,當前科技發展正在邁向全新的3.0時代,必須以自有知識產權及自帶技術的數字經濟為主要發展道路。
作為香港的企業家,吳杰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獨特的制度及市場優勢,不僅有自貿區特別政策可以打開對外力度,還有香港獨特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必能助力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
在今年的提案中,吳杰莊提出了多個具有初創性想法,包括打造國際級保險科技園區、以保險服務中心為試點研究開發跨境支付保費應用場景、打造以數字人民幣為主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數字經濟培訓中心及研究所等。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就此專訪了吳杰莊。
打造國際級保險科技園區
《南方財經》:今年你提交的提案內容包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保險科技及售后服務中心。為什么會提出這項提案?
吳杰莊:近年來,國家在不斷推動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計劃于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港澳保險售后服務中心。我認為可以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及經濟協同效應,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吸引國際保險科技企業的技術。一方面,解決及統籌持有香港保單的港澳和內地居民的咨詢、理賠、續保等全方位支援。另一方面,考慮擴大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通過保險作為人民幣平穩有序地國際化的應用場景作試點。
《南方財經》:你提出“重點于粵港澳大灣區的自貿區打造國際級保險科技園區”,你認為應當如何吸引全球保險科技應用及研究團隊落地?在后疫情時代,你對保險科技發展有什么預期?
吳杰莊:在吸引全球保險科技應用及研究團隊落地方面,可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優勢、政策條件及與港澳的聯動來帶動全球保險科技團隊落地。
截至2019年底,大灣區保險業保費收入約人民幣1萬億元,占全國(含港澳地區)總保費收入約23%,潛力無限,還有上升的空間。加上國家推出不少政策,如2020年《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為大灣區保險科技發展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另外,因為有大灣區的應用場景,可考慮在這個基礎下,培育更多的香港青年保險科技創業項目,長遠通過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加大青年保險科技的發展。
《南方財經》:目前在深圳、蘇州、北京等地推進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是零售場景為主,為什么你提出“以保險服務中心為跨境支付及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試點”?
吳杰莊:香港擁有獨特的優勢,不但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時亦是多年來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能產生很大的功能和定位。而保險服務方面,不少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在香港購買保險,保費繳交是其中一項可研究和考慮的重要跨境支付試點,也可通過這個應用場景來落地數字人民幣的具體使用。
《南方財經》:你提出“利用數字技術打造以數字人民幣為主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你認為這個平臺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吳杰莊:可交易的數字資產大致有兩類:第一種數字資產是指一切以數字形式存儲的內容,例如各種數字化的數據、軟件代碼、文檔、圖片、音頻對象等等,均可被認為是數字資產;第二種數字資產則是把資產以數字化的形式登記、儲存和流通,如數字化的供應鏈金融權益、文藝收藏品。這幾個類型的產品都可以通過這個數字資產交易所來做一個交易。我認為有幾個作用可以發揮:
一是可以促進大灣區及深港在新領域進一步合作。設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能夠很好地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匯聚與前海在深港合作方面“橋頭堡”的作用,便利化專利技術、軟件產品、專業服務產品等資產資源的跨境流動,推進深港兩地在科創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聯動合作設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可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攜手發展數字經濟市場;可在中央支持香港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背景下,通過香港平臺開展跨境數字資產交易業務與監管的探索,努力打造數字資產國際樞紐港。
建立數字經濟培訓中心及研究所
《南方財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在你看來,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吳杰莊:一是整個產業鏈的重新分配。因為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其實都是一個新嘗試,會改變原來的供應鏈、物流鏈。中間如何分配和合理改造是必須要注意的。
二是政府的法律法規對業界的影響。政府的法規法律要給一個有序的市場空間發展。老百姓(63.230,-0.12, -0.19%)可能沒有太了解中間的一些內容,這個教育很重要,讓他們重新去了解這個新游戲規則,會對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南方財經》:你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數字經濟培訓中心及研究所,是否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做一些教育?
吳杰莊:去年中國有一些機構或公司進入了美國的“實體清單”。其中有一所大學是用一個軟件來做一些工程研究的,因為進入“實體清單”,這個軟件公司都不提供這所大學用這個軟件,那段時間所有學生都沒有開展工作。所以我們發現在數字經濟里面開發工具很重要。其實這些開發軟件現在大部分是外國的產品,所以我希望建立數字經濟培訓中心及研究所就是打造我們國家的軟件產品。未來五年,中國要盡快利用一些開源的軟件,或我們擁有知識產權的一些軟件來參與數字經濟的各個領域。
《南方財經》:為什么選擇在粵港大灣區去推動這個事情?
吳杰莊:這些開源軟件的大部分教材是英文的,香港的優勢是可以把內容全部“本地化”“中文化”,更容易傳播知識到內地。通過粵港澳大灣區把人才先培養起來,再輻射到內地不同的地方,效率相對比較高。未來的應用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要減少一些“卡脖子”的環節。
這個基地不一定是由政府來建,民間也可以建,很多這方面的人才是可以做的。但是政府要出臺一些政策來支持,一些大學院校配合和參與,將產業界、政府跟學業界結合起來,這個效果最好。
《南方財經》:如果有這樣一個數字經濟培訓中心及研究所,你認為大灣區的青年應該如何去把握這些新機遇。
吳杰莊:因為我的提案是在大灣區去建這個基地,一部分參與建設這個基地的人肯定是大灣區的青年人,包括香港本地青年人。這個提案其實不只是產業上的提升,也是給青年們一個參與新產業(115.100,-3.52, -2.97%)的機會。我們讓香港青年來內地、來大灣區發展,就要明確告訴他們可以參與什么。我們想清楚哪個行業是有前途的、發展空間巨大的,就提出來讓他們來參與。
《南方財經》:香港高鋒集團一直在關注技術初創企業,接下來有哪些布局和規劃?
吳杰莊:過去幾年,高鋒集團在內地建立了7個孵化器平臺;在海外,包括韓國、新加坡也建立一些國際平臺。去年12月底,我們與深圳前海管理局共同成立了前海深港青年發展基金,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發展基金。
首先,我們會利用這些科創平臺、孵化中心還有基金吸引和打造一些更好的科創團隊,包括幾個關鍵領域,如人工智能、芯片、生物科技等等。
然后,我們會打造“初創科技企業融資報價系統”,讓中小型企業可以更容易融資。除了將我們的基金投進去以外,我們可以讓一些友好的同業基金也參與進去,培養一些大灣區乃至全國的企業進入RCEP的國家。反過來,一些不同技術含量的外國團隊可以通過一個高質量的開放平臺進入中國,讓更好的技術來到大灣區。
《南方財經》:你如何看待今年兩會將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列入大會議程?
吳杰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初心是由“愛國者治港”。今年全國人大的這個決定是中央對香港的一個關懷,也給香港老百姓打了一支“強心針”。我們有信心把香港選舉做好,把愛國者選進政府議會里面,讓香港重回正軌,把香港經濟搞好。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