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會征求意見7個月后,信用卡整頓新規正式落地。
7月7日, 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新規”),全文共八章三十九條,從發卡營銷行為、授信管理、分期管理以及消保等多方面對信用卡業務進行了規范。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信用卡步入轉型深水區,新規的出臺某種程度是在加速倒逼信用卡業務變革。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信用卡存量規模已達8億張。龐大存量的另一面,是增速連年放緩,2021年發卡量增速僅2.85%,增量和增幅連續4年下滑。從信用卡業務實際發展來看,昔日跑馬圈地式的高速發展早已一去不復返,市場趨于“飽和”,如何在存量時代找到第二增長曲線是共性問題。此外,業內人士指出,信用卡行業頭二十年的粗放發展積累了多重風險,引導行業化解風險、規范發展也是此次新規的一則重要導向。
從新規落地后半月的各行落地情況看,筆者發現大多國有行和部分信用卡業務具備優勢的股份行反應較快,不少銀行迅速推出諸如清理睡眠卡、規范息費等相關落地措施。但也有部分銀行暫無舉措。據筆者了解,對信用卡業務競爭力稍有欠缺的部分中小銀行來說,要想真正落地執行好新規要求,或更依賴同業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及咨詢公司賦能,這也為相關賽道帶來機遇。
深圳華策輝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策數科)作為國內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領域先驅者,通過對AI、區塊鏈和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融合金融咨詢業務經驗打造大數據應用系統和信貸全流程解決方案,在信用卡信貸生命周期的多個場景有廣泛應用,也在此次信用卡行業變局中尋到機遇。
信用卡新規下金融科技的七大發力點
華策數科決策分析副總裁劉繼穎博士表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疫情相繼對信用卡行業形成了較大沖擊,尤其對缺乏流量與場景的中小銀行而言,較為依賴與互金平臺的合作。但隨著監管趨嚴,銀行與互金平臺間的數據互補變得更加規范,此時有大數據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將在銀行下一階段開展相關業務時發揮更大作用。
劉博士指出,當下監管對于數據的合規性要求更高,需要像華策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以監管要求的合規、安全方式處理數據,充分挖掘數據洞察力,并通過持牌征信機構將其輸出給銀行。她進一步說明,華策數科團隊和銀行合作十余年,在大數據風控和客戶經營領域積累的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內外部數據結合的方式,利用精準的預測模型和精細化的客戶經營手段,達到決策的科學化、自動化,助力信用卡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
對于此次的信用卡新規,華策數科分析指出,經過梳理發現,新規中涉及的七大領域對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有較大發力空間,分別為:發卡營銷、客戶層統一授信、額度動態管理、風險模型、信用卡分期、息費合理定價和催收管理。
存量之爭下的額度之戰
在曾經信用卡較為激進的增量時代,授信額度是搶占市場規模的一大利器。市場上濫發卡、重復發卡情況突出,授信管控不審慎,導致資源浪費、過度授信等問題突出存在。
“新規”明確指出,設置單一客戶總授信額度上限??蛻魧咏y一授信的概念再次被強調。
劉博士指出,近年來,從互聯網貸款逐步納入征信,到此次信用卡設置總授信額度上限,監管逐步明確統一授信的概念,以防范多頭借貸、以貸養貸的共債風險。在此導向之下,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如何發力?華策通過三方面衡量和評估合理的授信額度,一是通過量化模型評估客戶本身風險,包括征信報告和外部大數據發掘到的風險信號;二是看償債能力,主要包括收入和資產兩個維度;三是信貸需求。
“我們會發現有些客戶資質很好,這類用戶往往是銀行樂意給高額度的,但實際上他們的額度使用率往往較低。相反信貸需求強的客戶往往資質一般,雖然他們也有償還能力和意愿,銀行出于審慎的原則對這部分客戶的授信額度往偏低,客觀上導致單一金融機構的額度授信不能滿足他們的資金需要,從而需要通過多家金融機構來融資,間接形成多頭借貸。華策在調研中發現,很多用戶尤其是男性用戶其實并不喜歡持有多張卡片,往往喜歡集中使用一張能夠基本滿足其信貸需求的主卡進行消費,并且一旦形成使用習慣忠誠度較高。因此,合理評估授信額度在當前存量之爭的環境下會有助于銀行搶奪那一部分有需求但需求未被合理滿足的客戶,將其行外信貸余額逐步轉移至行內,提升客戶消費錢包份額,是信用卡存量經營的重要發力方向之一?!?nbsp;劉博士指出。
筆者了解到,精細化、動態化的額度管理也是當下信用卡行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多家銀行也瞄準此方向意圖發力。某股份行近期與華策數科正在開展關于完善額度管理體系的探索。
據悉,對銀行來說,獲取新客的成本和難度逐年加大,如何經營好現有客群擴大存量規模是銀行信用卡的主要發力思路,而調額則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對銀行來說,面對宏觀經濟和疫情等多重不確定因素,如何在保持當前風險水平的前提下,精準調額從而實現風險損失節約、額度使用效率、客戶價值的全面提升。此時金融科技將有望發揮較大價值。
劉博士介紹,基于華策數科大數據和AI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融合咨詢團隊多年來在國內大型銀行咨詢項目經驗積累,可以為銀行提供包括初始額度策略、統一授信策略、貸中額度體系管理框架、貸中額度管理策略等真正全面、千人千面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那些有一定客戶和業務基礎的銀行短期內達成較好發力,盡早搶占市場和客群。
循環息費尚處“無人區”
除規模外,對信用卡來說,息費是直接影響經營成效的另一重要因素。從新規導向看,促進息費合理下行再次被強調,這對過往習慣粗放經營的金融機構來說,是真正考驗經營能力的機遇與挑戰。
據筆者了解,近年來,因信用卡步入存量之爭,銀行間的費率水平整體下行,下調費率已經是“常規操作”,尤其是信用卡分期,七折、五折甚至三折都屢見不鮮。但往往引起投訴紛爭較多的并非分期而是循環利率,但金融機構對循環利率的費率調整并不常見。
劉博士指出,“新規”中明確指出需明確息費,事實上近年來信用卡分期息費已經逐步規范和明確,但循環利率對普通用戶來說一直較難計算,因為循環利率是復利的概念,每一期結算時都會在本息疊加基礎上再計息,對持卡人來說,循環計息往往容易出現費率的爭議。而整體行業對循環利率的降息操作較少,相對處于“無人區”,因此這有望成為一個爭奪存量客戶的有力手段。
她進一步指出,交易戶的余額是容易轉移的,結清欠款隨時可以銷戶換卡,但循環戶的余額相對不那么容易轉移,而對高循環客戶來說,利率的下調帶來的息費優惠效果更加明顯,吸引力也會更大。當前市場分期息費打折已成常規操作,此時先推行循環利率的利率優惠的銀行將具有先發優勢,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把其他銀行的循環資產吸引過來,而用戶一旦習慣在一家銀行循環貸款,就比較難被同業競爭對手以較小代價轉出去,而對銀行來說,相較降息帶來的有限損失,生息資產余額的增長更具價值,這也是華策判斷這一領域銀行仍有發力空間的原因。
在此整體思路之下,劉博士表示,華策可以通過金融科技與多年行業經驗優勢,運用最優化的方法,以經營目標為優先級進行整體統籌,考慮各維度約束條件實現復雜問題的科學決策。通過模型的精準預測,設計千人千面的差異化定價,實現以量補價效果,從而達到金融機構的業務目標最優和持卡人息費負擔降低的雙贏,進而推動整個信用卡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對于此次的信用卡整頓新規,劉博士認為,“從短期來看,對整個行業都是一次洗牌,那些些能優化風險決策,提供精細化客戶運營的銀行最終將勝出,而長期來看,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服務水平的提升是很有利的?!?/p>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