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百信銀行透露,新智能客服——“靈犀”智能體已正式上線并開展對外服務。
早在2023年初,中信百信銀行便推進大模型技術在智能客服助手、智能風控等多個場景的落地應用。
據悉,“靈犀”智能體的建立是為了解決傳統智能客服服務響應滯后、自助解決率低、服務獲取路徑復雜等問題。
該智能體覆蓋信息查詢、業務辦理、業務營銷、服務指引4大類20余項業務功能,覆蓋客服80%業務場景,探索客戶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型路徑。
目前,用戶在微信小程序搜索 “中信百信銀行微服務”即可使用語音服務。該服務接入微信語音能力,支持全過程語音交互與部分卡片交互,通過語音交互、智能識別、智能糾錯及智能解析,提升客戶觸達效果、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隨著大模型創新應用在金融行業的加速落地,中信百信銀行正積極布局。
2024年,中信百信銀行開始智能代碼助手建設工作,借助DeepSeek早期版本及其他業內領先文本大模型實現代碼補全及技術問答。
2025年2月12日,完成輕量DeepSeek-R1推理模型本地化部署后,中信百信銀行深度應用DeepSeek,其編碼效能煥新升級。智能代碼助手不僅能提供各類技術知識,還能支持代碼生成、代碼解釋等場景。目前,已覆蓋80%研發人員,許多研發人員反饋,代碼助手的應用使得研發效率顯著提升。
2月21日,中信百信銀行將國產大模型應用融入反洗錢業務體系,實現有權機關查凍扣案件的自動分類,每周節省數萬分鐘案件處理時間,提升案件響應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應用開發摒棄了傳統的代碼編寫和繁瑣的文檔配置模式,基于大語言模型(LLM)應用進行場景構建。研發人員只需編寫簡潔的提示詞(Prompt),即可完成復雜的規則設定和流程編排,縮短了開發周期。
5月27日,中信百信銀行透露,已落地個性化理財建議MCP服務。該項成果通過在大模型應用平臺打造標準化的MCP體系,簡化了大模型與金融工具的對接流程,使大模型與執行工具的集成效率提升超50%。
此外,中信百信銀行在2024年度報告披露,優化大模型基座,引入VLLM加速框架和AWQ激活感知權重量化技術,提升推理性能,響應速度提升54%。提升測試應用能力,引入通用大模型,模型回復準率提升24.8%;通過引入代碼補全大模型,平均響應時間由6秒減少到1.5秒。
據了解,中信百信銀行是中信銀行與百度聯合發起設立的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也是AI驅動的數字普惠銀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發展,“靈犀”智能體將積累大模型賦能智能客服實踐經驗,輸出更多可復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