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
12月19日,由和訊網主辦,和訊銀行頻道、財經中國承辦的第15屆中國財經風云榜銀行分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未來銀行—科技激發想象”。論壇中,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發表了以商業銀行如何塑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為主題的演講。
黃劍輝表示,未來,銀行要想生存和發展,核心是要構建新型風控能力和插上科技的翅膀發展成科技型公司。經濟新時代,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面臨問問題、新挑戰,總體來看,表現在5方面。一是理念比較落后,缺乏宏觀層面的風險關注;二是缺乏宏觀審慎的管控手段;三是以自身管理為主,缺乏系統性管控視野,視野較窄;四是以當期、短期為主,缺乏長期的思考;五是對經濟變化關注不足,缺乏行業的研究。
當前,整個系統性風險的研究還處于起步狀態,基于外部挑戰以及外部、內部的沖擊,黃劍輝認為,第一,風險管理要向系統管控、全覆蓋、科技主導的主動型管控模式轉變;第二,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義務、機構、風險管理都要全覆蓋,貫穿管理、決策過程。第三,創新風控機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此外,還要構建新型系統性的風控體系,強化研發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控,探索優化資本補充機制。
那么,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有什么機遇和挑戰?在機遇方面,黃劍輝認為,各家銀行要抓住金融科技這個“翅膀”,實現自身的發展;在挑戰方面,金融科技憑借更加優良的用戶界面,細分的金融市場定位和有利的經濟環境與監管政策實現快速發展。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新型Fintech對傳統金融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這些挑戰在推動銀行重塑企業文化、倒逼銀行轉型、實現渠道整合、優化運營成本、革新組織模式和IT的架構方面發揮一定作用。
以下為發言實錄:
隨著科技和創新進入拐點式的爆發,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真在重塑全球的金融業,在此背景之下,我們的商業銀行要如何來塑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呢?有請第二位演講嘉賓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主題是商業銀行如何塑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有請。
黃劍輝:感謝主持人的介紹,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應邀參加第15界中國財經風云榜銀行論壇的演講。
我發言的題目是商業銀行,如何塑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思考了以后,十九大引領中國進入了新的時代,這個時代主要的命題就是要著力破解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不充分、不平衡除了實體經濟以外,在金融領域表現比較明顯,社會公眾、工商企業、詬病比較多的是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如何來破解?7月份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都給出了新的部署,十九大也都進行了整體的安排,對金融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的命題,十三五提出創新發展協調開放綠色都可以落到實處。
如何構建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實現新的發展,姚先生做了分析,我從另外兩個角度分析一下,銀行業面向未來核心發展和競爭力是兩點,第一部分談一下,如何構建新型的風控能力,面向未來新型風控能力怎么構建。第二部分,插上科技的翅膀,發展成科技型銀行,阿里、騰訊的支付能力再加上科技的趨勢,給大家分析一下。面向未來,銀行要生存和發展,核心就是要構建新型風控能力和插上科技的翅膀發展成科技型公司。
第一點,一共四方面,在經濟新的歷史時期,新的時代,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面臨什么問題?挑戰?第二方面,要控制風險,必須要分析風險源頭在哪里?把風險源搞清楚,才能夠管控風險,源頭沒有搞清楚,就無從入手,第三方面,搞清源頭以后,我們先看看國外銀行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經驗?在此基礎上,就商業銀行在新時代構建系統性風控管控體系,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議。
經濟新時代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面臨問問題、新挑戰,總體來看,新的挑戰,表現在5方面,第一點,理念比較落后,缺乏宏觀層面的風險關注。過去管風險就項目層面,就貸款微觀層面關注比較多,宏觀層面關注比較少。第二方面,以宏觀為主,缺乏宏觀審慎的管控手段。第三以自身管理為主,缺乏系統性管控視野,視野比較窄,第四方面,以當期、短期為主,缺乏長期的思考。第五對經濟變化關注不足,缺乏行業的研究。新的問題,一個是系統性風險管理的框架,只是初步形成,還沒有完善,第二方面,整個系統性風險的研究還處于起步狀態,雖然從Basel協議,2、3都提出來,包括跟大家分享到的歐美的銀行都提出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我們組織民生銀行研究團隊研究了以后,基本的看法,叫做歐美的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全面,叫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但是不全面。為什么?我們認為說全面但是不全面呢?一會再分享。第三方面,意義,金融機構就是經營管理風險的,通過構建系統性風險的防空體系,可以提高整體的協同程度和運行效率,構建全方位的風控體系,第三形成風控機制,第四方面,促進業務發展轉型?,F在談得比較多的,互聯網金融,在幾個論殘也談過,互聯網金融有什么問題呢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只有互聯網沒有金融。沒有風控能力,這就構不成金融機構,只是依托了互聯網的平臺而已。
剛才是對問題挑戰進行了分析,對意義簡單進行了梳理,下面分析一下風險源,如何來管風險呢?分析風險源,這是新構建的框架,風險分解成外部沖擊風險和內部管控風險,外部+內部,就是100%,形成這樣的新的框架,這跟Basel歐美教科書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我們是按外部沖擊風險和內部管控風險分析的,外部沖擊風險可以分5方面,第一方面是政策變動風險,包括改革次序、方式適當,監管部門缺乏協調都有看到導致風險。第二方面,客戶違約風險,過去寫叫信用風險我們主要覺得這個詞比較晦澀,信用風險,就是直奔主題,客戶違約風險,第三方面,匯率波動風險今年初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今年一年來的歷程,今年初換美元的都不對了,匯率波動的風險是必須要關注的,第四方面是重大的沖擊風險,像黑天鵝事件,第五方面是同業競爭的風險,站在傳統銀行的視角,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非信托、類信托非銀行機構的代替風險也是要關注的。
內部管控風險,戰略失當風險、業務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最重要的風險是無論是歐美的教科書還是Basel都沒有談到最重要的風險,戰略失當風險,一家金融機構,摩托羅拉、諾基亞、柯達,為什么十幾年前它們還是無比風光,包括倒逼的索尼,這些日本的公司,無論怎么去管控這些風險,管控特別好,但是董事會高級管理層戰略搞錯了,發展方向不對,所有的東西都不管用。所以戰略失當風險是銀行風險里面最重要的要關注的風險。我覺得做這個報告就是關注到了戰略失當風險。
國外管控方面有什么經驗?也是五條,風險文化得到了重視,構建一個企業的風險文化,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東西,第二全面風險管理受到重視,北美地區覆蓋率最高。第三首席風險官在風控中占據重要位置。民生銀行把上海分行行長提拔為首席風險官,專門有副行級的領導是管風險的,業務方面都不涉及。第四方面是流動性風險仍是重點。第五條,國外的銀行很重視壓力測試,房價、利率的波動,對銀行日常的各種產品的影響要定期進行壓力測試,而且自動化信息不斷提升。
基于外部的挑戰還有外部沖擊、內部沖擊的各5條,應該怎么做,我們提出了幾條建議:第一點風險管理要向系統管控、全覆蓋、科技主導的主動型管控模式轉變。過去歐美教科書教授講課都談,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是貓抓老鼠的游戲,其實這個觀點我們覺得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這個是不對的,不應該是一種逃避式的,而是應該主動去對接。從辦公室出來坐上車,司機說要系安全帶的時候,必須立刻意識到這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主動式管控,而不是被動式的,好像是交警罰款,這是一個理念的變化。第二方面,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義務、機構、風險管理都要全覆蓋,貫穿管理、決策過程。第三創新風控的機構,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第二方面要構建新型系統性的風控體系,這有一個圖,商業銀行從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一直到中間的管理層,下面的風險管理部門的全覆蓋的,而不是主席臺上強調風險管理部和業務部門管風險。右邊是主動的對接管理部門,主動對應自己的風險管理部門。調整,及時調整客戶戰略、構建綜合化客戶結構體系,積極推進綜合經營,提高風險的抵御能力,通過業務多元化管控風險,開戒業務創新,化解傳統風險,聚焦核心區域,降低系統性風險的沖擊。這是短期方面,長期要構建新型管理建構,強化研發能力,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控,探索優化資本補充機制。
再分享一下我們對如何推進金融科技,國內外金融科技的發展概括、對商業銀行的機遇和挑戰,展望一下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商業銀行加強金融科技方面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首先是趨勢,國際金融科技的發展態勢看,全球互聯網產業,形成融合發展的積極態勢,這是過去十年的態勢。第二方面,全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加速,第三移動終端快速補核,第四網絡新生代成為金融科技的良好的受眾。從整個演進歷程看,1980—2000是金融信息化階段,2000—2007年是Fintech1.0版,08年以來是2.0版?,F狀方面,可以看到,國際金融科技結合互聯網的優勢,表現形成以歐美4個特點,一是形成以美英德日為代表的主要生態。第二金融科技服務體系較為完善。第三政府監管體系比較全面。第四金融科技的推動作用明顯,很多國際的銀行重視大數據等方面。這幾頁是美英德日怎么發展金融資本,還有國際上有哪些機構都進行了梳理,政府監管方面一共是5方面,把金融科技納入現有的監管框架,進行歸口管理,建立法規體系、行業治理體系,充分結合征信體系的建設,這是國外監管方面一共5條。
分享一下國際金融結構運用金融科技來邁入智能頭部、區塊鏈、金融監管的做法。剛才分析了一下國外基本的趨勢對我們國家有什么啟示呢?主要有幾點:一是要鼓勵創新和嚴控風險是前提。我們國家這幾年B2B平臺,創新是必要的,如果不把風控同時跟上去,就會出問題,這兩個之間應該進行有效的平衡,而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一味強調創新沒有監管。信息技術和信息科技的發展是基礎。第三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化是動力。剛才分析了國際,看一下我們國家金融科技發展的總體情況,一個是基于全球共性的背景,另外也有我們國家特殊的背景,包括金融科技符合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中國要實現十九大提出的強國目標,必須要彎道超車,就是引入互聯網科技來實現我們的制造業的智能制造,由中國制造轉到中國智造,中國的金融由傳統轉向智慧化的金融。我們分析了我們金融科技的4個階段,包括萌芽、起步、發展、調整過渡個時期。監管力度不斷的加碼,金融科技雛形出現,新興金融模式規劃化發展這么幾個特點。后面逐項進行了分析,時間關系不逐頁進行了分析。
從趨勢來看,16年以來,國家不同層面提出了金融科技的發展,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的方向,十九大報告主要的關鍵詞是實體經濟、普惠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監管,政府工作報告,就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風險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成立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人民銀行也高度關注系統性風險,互聯網金融監管等問題。
后面這幾頁對金融機構監管趨于嚴格,加速轉型向規范化、集中化、融合化,金融科技的促進作用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面對這樣的趨勢,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有什么機遇和挑戰?機遇方面我們覺得各家銀行抓住金融科技這樣的一個翅膀,抓住這樣的機遇實現自身很好的發展,挑戰方面,金融科技是憑借更加優良的用戶界面,細分的金融市場定位和比較有利的經濟環境和監管政策實現快速發展。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新型的Fintech也對傳統金融確實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這些挑戰也是推動銀行重塑企業文化、倒逼銀行轉型,實現渠道的整合,實現運營成本,革新組織模式和IT的架構,這是面對的挑戰。
后面幾頁對Fintech怎么挑戰傳統文化的,如何重塑,還有如何來倒逼銀行,為什么說它是倒逼銀行,銀行來調整邏輯。然后在支付清算、融資、借貸,互聯網金融應該怎么構建,線上服務如何驅動銀行來實現渠道的整合,也都做了分析。
信息科技革新,可以有利有效促進發展,如果能夠很好運用,對有效構建新型高效的風控體系,螞蟻金服1分鐘審貸,只能靠互聯網,還可以降低成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物理網點和人工。這是基本的看法。
展望一下十年后的銀行,我們做了一些研究,給出了這個圖,十年后預計生存下來的銀行大概這是三類,都是要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對客戶能夠進行有效的洞察,利用各種的渠道,包括電子銀行、POS機,ATM機、網點,渠道要進行整合,整合以后的渠道于用戶界面進行接觸,運用背后的各種新型的Fintech的高科技來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有效的洞察。所以,才能夠生成這三類銀行,第一類像招行可以很好引入科技,跨界融合的智慧型全能銀行視圖。醫住玩教消,是指個人客戶的服務范式。物流倉儲、進銷存、生意管家、信息管理、電商服務,這是針對公司客戶的,下面有前端的界面、風險經營、有效支撐、基礎設施??赡芪磥淼你y行街面上看不到多少人,背后都是有很多人運作這個銀行。銀行會插上科技的翅膀變化了新型銀行。價格實時發現、資源精準匹配,產品安需提供,服務隨時響應,風險智慧經營。未來的銀行是觸手可及,無處不在,無論你走到世界哪兒,都是跟客戶相伴隨的,除非你上不了網。這是最高端的跨界融合的智慧性銀行。第二類是細化聚焦的智能型專業銀行,在某一個領域插上科技的翅膀。第三類是這兩類都做不了,只能是有牌照,快捷、低廉的基礎性批發銀行。其他還有生存不了的,能生存的是這三類特點。
商業銀行應該怎么做,做一些什么事情?借鑒國際商業銀行的有關的模式,要深度推動傳統業務適應性轉型,還有顛覆式創新,把別人的東西再顛覆一下。首先的思路是適用性轉型,提升客戶的體驗。第二以科技數據引領,展開數字化布局。這一頁展開了德意志、花旗等等在經營市場、零售方面都有利用金融科技提供新型的服務。營銷體系的方面,還有打造一站式的金融解決方案,提升這差異化的能力,這也是需要科技能力的提升。建立精細化的風控體系,開展金融數字化的顛覆性創新。對阿里、騰訊目前的服務的范式,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不斷的研究新型的服務范式,包括銀聯正在推出云閃付,民生準備推出微信銀行,也是傳統金融機構面對機遇和挑戰的一種有利的促使,搶占新的制高點。通過顛覆式創新來實現這一點?;ㄆ旌秃商mING推動了大規模的組織、機制的創新推動發展,美國、歐洲等等國家通過收購、并購科技公司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建構的提升。
我們國家的商業銀行這兩年也在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我們國內很多銀行推進供應鏈金融、提升IT架構方面的舉措。這一頁展示了互聯網化市場實力的矩陣,有的擁有和調配能力高一點,有的低一點,招行是創新能力比較強,民生和招行是處于這個位置,擁有的資源相對要少一點。
商業銀行如何塑造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方面,引入金融科技方面給大家進行了分享,供大家參考,謝謝各位?! ?/p> 1024你懂的国产日韩欧美_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五月丁香合缴情网_99爱之精品网站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