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的沖擊下,2017年銀行存款增長乏力。近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人民幣儲戶存款余額69.604萬億元,比2016年同期58.91萬億元,同比增長9.25%;存款增量為3.82萬億元,比同期少增1328億元。
融360分析師表示,其實從去年底開始,銀行紛紛通過創新方式來吸收存款。今年還將繼續在存款方面發力,尤其在一季度,銀行為迎戰“開門紅”,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銀行積極探索創新存款
隨著直銷銀行的火熱,面對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的沖擊,銀行為了扭轉存款搬家的趨勢,紛紛開始推出各種類型的智能存款業務。
據悉,智能存款是相較于普通定期存款更靈活的一種方式,既能夠取得定期存款的收益,又能靈活取出而收益不受影響。據統計,在監測的110家直銷銀行中,有61家直銷銀行推出了智能存款類產品,占比為55%。
智能存款的門檻也比較靈活,有500—10000元不等,同時也有5萬元甚至50萬元的,且智能存款在利率方面相比普通定期存款更有優勢。比如,某城商行直銷銀行APP上顯示,其智能存款6個月、1年期利率分別為1.95%、2.25%,均較基準利率上浮50%,且起存金額只需1000元。
此外,由于資管新規要打破剛性兌付,加上年底攬儲壓力,銀行越來越熱衷發行結構性存款,因為結構性存款在考核時也算作存款。雖然預期收益率不一定高,但很穩健,對于偏好保本型投資的投資者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存款互聯網化或成為趨勢
回顧2017年,國內金融去杠桿、整體控房價、市場流動性偏緊、貨幣基金過度膨脹,整個市場格局呈現嚴監管、緊平衡的狀態。此前政策面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說明2018年貨幣政策仍是不緊不松的局面。
對于2018年銀行存款利率的趨勢,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一方面,由于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央行不會放松貨幣政策,雖然不一定會給基準利率加息,但還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間接加息,整個利率市場資金面仍會保持緊平衡的狀態。
另一方面,銀行在利率上行的背景下,要控制資金成本,所以也不會一味通過上調利率來攬儲。未來銀行或會更多的通過與第三方平臺等企業合作來吸收存款,存款互聯網化或成為趨勢。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