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KPMG)在其最新的加密貨幣研究報告中表示,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要想成為一種價值儲存資產,還需要很長時間。
這家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加密資產制度化》報告聲稱,比特幣等資產既不能作為交換媒介,也不能作為價值儲存手段,主要原因是它們缺乏信任和可擴展性。該報告建議,如果加密貨幣希望在穩定性和公眾采用方面獲得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進行制度化。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Constance Hunter表示:
更廣泛金融服務生態系統的參與,將有助于推動代幣經濟的信任和規模,并幫助加密貨幣市場成長和成熟。
大資金時代
根據畢馬威的報告,制度化保障了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支付機構、交易所、經紀商以及行業內其他實體的大規模參與。主要機構參與到加密貨幣領域中,可以減少當前全球經濟體系中存在的摩擦和低效。
截至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正處于由散戶投資者推動的投機階段。人們將更多的賭注押在了加密技術的潛力上,而不看重它們實際能做到什么,結果是在一個基本上不受監管的領域中,導致風險最大化。畢馬威的研究報告將遵守監管規定作為加密貨幣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指出加密企業需要在監管機構面前明確定義自己的產品。
與此同時,為加密貨幣領域制定全面的法律法規可以允許大企業向其市場注入大量資金。
畢馬威報告的撰稿人表示,隨著全球最知名的金融機構采用加密貨幣,市場將從投機階段過渡到制度化階段。該公司堅稱,他們已經在構建可擴展的平臺,使“大玩家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并補充稱,他們將推出“高頻、低延遲匹配引擎、透明和高效的價格發現工具”來吸引大量資金。
畢馬威的報告提到,Coinbase也將是一家合格的托管機構,其允許客戶以合規的方式安全存儲資產。
該報告解釋說:
機構與零售消費者有著不同的需求,機構投資者需要關注合規、透明度和治理,以便他們可以輕松地使用和處理加密貨幣。
加密資產是發展的必然
盡管加密貨幣行業面臨著暫時的挑戰,但畢馬威的報告預測,加密貨幣行業將有光明的前景。
研究人員認為,隨著參與者對加密貨幣越來越熟悉,使用加密貨幣將成為未來的標準做法。當機構找到管理合規、稅收、軟件升級(硬分叉)、安全性、財務審計和資產來源的解決方案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
畢馬威表示:
新的token和資產是一回事,而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參與者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重新定義這一領域。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