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術蓬勃發展的浪潮下,全球理財市場正向智能化邁進。
近日,艾瑞咨詢聯合陸金所控股(下稱“陸金所”)發布《智能理財4.0:2019全球智能理財服務分級白皮書》顯示,相較傳統線下理財服務,智能理財服務具有四大優勢:緩解供需失衡,提升標準化服務水平,用戶價值導向和客觀實時理解客戶。在技術推動的理財市場向智能化邁進的過程中,《白皮書》預計到2022年,中國智能理財服務市場規模將達7370.5億元。不過,伴隨智能理財模式的發展,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逐步顯現。
三足鼎立的市場
借助投資組合理論、大數據、AI技術等,智能理財的興起讓投資者多了一種選擇。
所謂智能理財,指在理財服務流程中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在了解用戶畫像、明晰用戶需求和理解金融產品的基礎上,以非完全人工的方式,智能化、專業化、個性化地為用戶提供各類投資理財服務。既輔助用戶進行理財決策、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又提供賬戶咨詢、市場解讀、產品對比等投資者教育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適合、更優質服務的同時提升用戶財商。
從目前市場格局來看,傳統金融機構線上平臺、互聯網一站式綜合平臺、垂直化平臺是智能理財服務提供商三種主要方式。
2016年底,招商銀行(600036)宣布上線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隨后,國內金融機構,特別是各大商業銀行也開始紛紛上線智能投顧產品。例如,工商銀行的AI投、中銀銀行中銀慧投、浦發銀行(600000)財智機器人、興業銀行(601166)興業智投、平安銀行(000001)智能投顧、江蘇銀行阿爾法智投、廣發智投等。
對于銀行系智能理財的發展,《白皮書》稱,傳統金融機構線上平臺的金融團隊能力和團隊背景都比較強,對于理解產品、提升交互體驗、提高用戶與產品的匹配度方面具備優勢,但受制于體系和穩健發展理念影響,數據或技術利用率偏低,智能理財等創新化業務發展受限。
《白皮書》分析,互聯網一站式綜合平臺在數據積累方面具備優勢。同時,部分平臺同時兼具較強的金融實力,對于理解產品、提升匹配度方面產生積極作用。此外,這類平臺帶有典型的互聯網基因,具備極強的技術能力與創新精神,在不斷優化產品、提高智能化水平方面具備優勢。
但隨著資管新規的推出及剛性兌付的逐漸打破,對投資人以及整個財富管理行業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在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后,市場普遍認為銀行將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發展科技資管、智能資管來快速搶占市場。
在陸金所首席運營官崔永平看來,金融機構開放合作的時代正在到來。他對第一財經表示,銀行在渠道、資產資源方面的優勢無可比擬,產品組合方面也有強勢的地方,但在權益類產品服務方面還是需要借助外力,“綜合式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存在競爭的關系,彼此是互相協作、互相發展的關系?!?/p>
此外,資管新規出臺后,產品轉型也是大勢所趨,比如,從固定收益、固定期限產品向開放期限、凈值化產品轉變。如何通過智能化理財為客戶尋找一種更加有效的資產配置方式也成為各平臺需思考的問題。
崔永平認為,至少可以做到兩方面的轉變:一方面,幫助客戶理解智能產品,給客戶不斷傳遞產品信息和知識,培養客戶形成使用智能化服務及配置的習慣;另一方面,當用戶適應了這種方式,產品的供應量自然而然會提升,產品市場豐富反過來帶動整個客戶對理財配置觀念的轉變。
錯配風險需重視
不過,伴隨技術的前進,機構還需面對一些客觀問題,即目前國內投資者普遍在理財成熟度上偏弱,行業發展多年,仍然存在概念火、產品弱的問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從需求端、資金運作端兩方面來看??蛻粜枨蠓矫?,由于中國銀行業客戶理財需求以固定收益為主,因此客戶個性化需求并不突出,“需求簡單集中,風險偏好相對較低,很難通過智能投顧增加額外價值”。
從運作端來看,由于市場波動劇烈,資產配置完全實現智能化仍然很難,“市場環境本身也是智能投顧應用的一個瓶頸”。
這份《白皮書》中稱,高達92.4%的用戶曾因溝通理解度不足和問題解決率不高而轉接人工客服;由智能客服提供的理財配置服務中,78.1%與用戶的實際需求并不匹配……事實上,當下智能理財服務用戶滿意度與適配性均不足,智能理財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白皮書》提到,大量用戶持有產品單一、持有時間短暫,甚至對自我風險認知方面存在嚴重偏差,導致部分機構提供的產品配置服務存在適當性隱患,而且,因為人力和成本的原因,當前處于財產中間階層的用戶無法得到完善、持續的理財服務和投資者教育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智能理財平臺已在求變:從原來的“優化資產配置”轉為“提升客戶服務”。例如,在2019年螞蟻金服合作伙伴大會上,螞蟻金服推出了“智能理財助理”產品。據了解,該產品就是希望以用戶的角度出發,針對用戶多種需求的情況下,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服務。螞蟻金服數字金融線總裁黃浩介紹,用戶通過智能理財助理的入口,可以隨時對自己的理財行為進行評估,了解持倉風險,學習理財知識,獲得個性定制配置策略等等。
陸金所則在全平臺底層布局超過10萬個“神經觸點”,通過這些“神經觸點”全程跟蹤投資者從來到陸金所后投前、投中、投后的每一個理財動作,覆蓋注冊、綁卡、交易、調倉、贖回在內全部過程,從而提升服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智能投顧,分為投資、顧問,未來會更多側重在‘顧’上,對客戶精準畫像、提供更好的資產配置顧問,而非投資決策?!痹鴦偡Q。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