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強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和調節,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時準確,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當下,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盡快恢復經濟和社會正常秩序,應充分估計困難,落實相關政策,并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弱勢群體的幫扶。
在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對于疫情特別嚴重或風險較大的地區,當然應該重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對于感染人數較少、疫情較輕的絕大多數地區,應重點抓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只有企業逐步復工復產,經濟運行正常有序,我們才能把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才能更好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企業復工復產,提升醫療物資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能力,將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更強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既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穩增長、穩就業與保障民生的現實需要。
各地在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五個方面情況。
第一,應把困難估計得加充分一些。當下,疫情雖然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仍然未現拐點,總體而言疫情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疫情發生在春節期間,對消費帶來較大沖擊,而消費恰恰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其生產停滯對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影響顯著。如果疫情未能在短期內得到控制,那么將對我國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一是短期沖擊將可能長期化,繼續拉低經濟增速,失業率業或將走高;二是影響國內市場信心和預期,進而導致民間投資低迷,金融機構風險偏好降低。因此,在堅定必勝信念的同時,應未雨綢繆,把疫情帶來的沖擊分析得更透徹一些,把應對預案和工作安排籌劃得更周全一些。對困難估計得越充分,越是有助于困難的解決。
第二,盡快糾正簡單化極端化措施。前期,各地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一些簡單粗暴的措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采取堵路、封路等手段,阻斷正常的人流車流物流,妨礙交通運輸秩序;二是隨意關停銷售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農貿市場、超市、便利店等,對快遞、外賣等進行嚴苛限制;三是無端限制普通居民日常行為,特別是一些居民小區禁止租賃住戶、新市民進入。比如,鄭州一小區甚至不讓醫護人員進入。這些做法不僅違法違規,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而且影響疫情防控工作正常開展,對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更是不利。日前,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2號令,提出“三個不得”,明令制止層層加碼、無限升級的做法,值得肯定。各地應進行對照排查,及時糾偏。
第三,綜合施策加大幫扶中小企業。在經濟下行周期,疊加疫情影響等多重因素,本來就比較脆弱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不容小覷。2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20項具體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推出多項幫扶政策??傮w而言,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積極,要以中央財政為基礎,加對中小企業補貼和減免力度。貨幣政策應更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支持服務。金融業要通過專項額度、綠色通道、優惠價格等措施,進一步做好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金融服務。金融監管部門應調整相關監管措施,支持金融機構提升服務、防范風險。對于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減免利息等行為,地方政府可通過稅收返還等措施予以補償。
第四,高度關注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疫情蔓延,企業未能復工復產,對農民工和農民等弱勢群體影響巨大。如果中小企業出現倒閉,那么部分農民工生計將無著落,對此應高度重視。地方政府要在對企業進行補貼、緩交稅費的同時,要求企業不得隨意解除農民工勞動合同。當下,要加大組織力度,通過免費提供健康證明,統籌運力調度等措施,確保農民工安全順利返崗。對于工作尚未落實的農民工,要及時提供目的地疫情信息和復工、用工等信息;對于愿意留在家鄉的返鄉農民工,應提供技能培訓,幫助提高適崗能力,并適當提供創業補貼。各地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外來務工人員,不得對健康的務工人員采取歧視性措施。尤其是居民小區、工廠宿舍等,不能無理由拒絕外來租客入住。
第五,加強對前期政策執行的督查。一段時間來,上海、北京、深圳、浙江等相繼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相關措施,并對不恰當的做法進行調整。從實際情況看,部分措施在基層還存在執行不力、落地不實等現象。如省里出臺措施要求不能隨意限制居民出行,社區仍然我行我素“各掃門前雪”;支持政策一個接一個,中小企業獲得感卻不強。各地要提高認識,認真按照中央部署,正確處理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的關系。對中央、省級層面的政策,要結合本地實際全面貫徹落實,不得以各種理由打折扣甚至不執行。一方面,上級部門制定政策時應考慮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基層執行;另一方面,下級單位不必搞“政策競賽”,競相以文件貫徹文件。要加強政策執行的督查,確保實施效果。
總之,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快糾正“一刀切”的不合理措施,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董希淼系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