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越來越多個人和團體都加入了抗擊疫情的戰斗。面對疫情,金融科技企業正在發揮自身優勢提供金融服務,為科學防治貢獻技術支撐,履行著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此次調查由未央網發起,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作為學術支持機構,旨在調研金融科技企業在疫情抗擊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與遇到的困難挑戰,為監管政策、行業發展提供信息指引。
調研報告要點
此次受訪金融科技企業近70家,參與企業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子公司、新興牌照類金融科技機構、非持牌金融科技企業以及金融基礎設施類科技企業等;
受訪機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主要來自于租金、人工、稅費等固定成本;
65%以上的金融科技企業認為線下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是阻礙其目前經營工作的最主要困難;同時,近六成的受訪機構認為,疫情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影響將在1個季度內逐步減退;
疫情期間,金融科技企業主要通過研發新產品與服務(77.61%)以及技術升級(65.67%)等方式應對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
超過95%的金融科技企業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此次抗擊疫情,其中約三成的機構早在1月份就開始了相關抗“疫”行動;
金融科技企業成為此次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幫扶中小微企業激活實體經濟方面,超過五成(53.73%)的金融科技機構在疫情期間為中小微企業送去了金融服務;
在抗擊疫情期間,有71.64%的金融科技企業認為其在遠程金融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優勢,同時有67.16%的金融科技企業為客戶提供了不間斷金融服務保障;
在疫情過后的經濟恢復期,金融科技將主要在風險管理(80.6%)與客戶畫像與精準服務(67.16%)兩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新冠”疫情與中國經濟
1、“新冠”疫情重傷中小企業經營,負面影響超過三個季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不斷發展,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受到較大負面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遭受了顯著沖擊。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面對疫情遭遇到了更為嚴峻的挑戰。此次調研問卷同時詢問了疫情對國內宏觀經濟與中小企業的影響,受訪企業對疫情下的中小企業持更加悲觀的態度。46.27%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對國內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超過半年,而對中小企業的負面影響,70.15%的受訪企業認為將超過半年。僅有2.99%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對中小企業的負面影響僅限于一個季度之內。
疫情對中小企業和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2、租金、人工、稅費等固定成本成為中小企業的最大壓力
全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雖在穩步提升,但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月26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僅為32.8%。在大面積停工、半停工狀態下,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劇增。超過8成的受訪企業認為租金、人工、稅費等固定成本是中小企業承受經營壓力的最重要因素。其他造成企業經營壓力的因素包括:停工減產使得生產活動無法正常進行,財務壓力巨大且缺乏短期融資途徑,銷售渠道難以恢復等。
疫情下,中小企業的主要壓力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二、“新冠”疫情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困境
1、“新冠”疫情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影響較大
在本次調查期間,71.64%的企業表示業務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的八成。業務恢復到正常水平或高于正常水平的企業占13.43%。而金融科技企業普遍因疫情遭受了一定沖擊。超過6成的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受到顯著負面影響(-10%以上)。
受訪企業業務恢復情況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疫情現階段對受訪企業的影響程度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2、“新冠”疫情中金融科技企業的韌性
盡管遭受負面影響,金融科技企業對于自身前景呈樂觀預期,這也體現出在災難面前金融科技企業的韌性。60.47%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影響將僅持續一個季度,樂觀程度遠遠超出對中小企業和整體宏觀經濟的預期。同時,參與調查的企業均不認為金融科技企業會持續遭受一年以上負面影響。
疫情對金融科技企業、中小企業和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三、金融科技企業戰“疫”在行動
1、金融科技企業積極開展研發和企業升級
疫情給金融科技公司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受訪企業均采取了積極應對措施。其中,研發新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達到77.61%,65.67%的企業進行了技術升級,49.25%開展了員工專業培訓。
金融科技企業面對疫情采取的舉措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2、金融科技企業多種形式參與抗擊疫情
絕大多數受訪企業都以各種形式參與了抗擊疫情。作為金融科技企業,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幫助成為最普遍的選擇。除此之外,受訪金融科技企業也在依靠自身產品或服務、與相關機構合作展開業務等方式參與抗“疫”,貢獻力量。
快速、敏捷是金融科技企業業務發展的重要特點。截至2月,9成以上受訪企業已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抗擊疫情的行動,其中有近3成企業在1月疫情爆發初期便已采取行動。
金融科技企業抗擊疫情的參與形式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金融科技企業開始抗擊疫情的時間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3、中小微企業成為金融科技的重點服務對象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召開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是實現我國經濟平穩增長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弱。在疫情影響下,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嚴重沖擊。如何為中小微企業紓困,成為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政策核心,也成為金融科技企業的關注焦點。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在疫情期間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ヂ摼W與移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成為這些產品和服務主要應用的技術。
產品或服務面向哪類群體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產品或服務應用的主要技術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4、金融科技發展“逆行”提速還需多方力量
盡管金融科技企業的互聯網化程度較高,仍有4成以上受訪企業表示,部分線下業務難以轉至線上。這也是他們在抗擊疫情期間遇到的主要挑戰。除此之外,所需專業人員與技術不足、業務成本高且資金不足也是企業面臨的難題。
金融科技企業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降低、減免稅費是金融科技企業的最大訴求,70.15%的企業都表示希望政府可以給予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另有47.76%的企業希望從政府或金融機構獲得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38.81%的企業希望得到成本補貼。
疫情下,企業經歷著一場“大考”,也在反思所獲得的經驗如何應用到未來的經營發展上。超過半數企業表示,未來將考慮開發新的產品及服務條線、加大線上業務比重、增加金融科技技術研發投入。另外,46.27%的企業還表示會完善企業應急機制,37.31%的企業將更多開展與其他機構的合作。
對政府、金融機構的政策訴求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企業考慮在未來做出的改變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5、金融科技將成為疫情后金融服務中的重要力量
此次疫情抗擊期間,金融科技作用凸顯,不單體現為傳統金融的重要補充,同時發揮了靈活的創新功用。調查顯示,提供遠程金融服務以及不間斷的金融服務保障,是金融科技在疫情期間最大作用體現。銀行、保險、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助力下提供了不間斷的線上服務。疫情從某種程度上助推了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提升了數字科技的重要性。金融科技同時幫助了金融機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為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綠色通道。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也應用于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一些保險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間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保險產品,重點為前線醫務人員提供健康保障。借助多維度數據,金融科技企業精準定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為緩解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提供助力。
金融科技在疫情期間發揮的作用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展望后疫情時期,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將更加深入地滲透多個領域。受訪企業最為看好的領域包括風險管理、客戶畫像與精準服務。另有三成至四成企業認為金融科技將在安全預警機制及信貸業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在未來發揮的作用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四、小結及建議
對中國經濟抱有樂觀的預期,針對中小企業需要更多的力量和方式進行救助和扶持;
需要重視金融科技企業在金融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和利用救助金融科技企業產生的溢出效應;
積極引導對于金融科技企業的扶持和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科技賦能金融效率,方式上可以考慮多用稅費減免與專項資金等財政手段;
長期看,需要強調突發事件應急響應中的金融服務功能,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建立高效、穩定、完善的金融體系災備預案。
附錄-1:數據說明
本此調研從2020年2月19日起至3月3日截至,共收到了來自67家金融科技相關企業的調研回復。這些企業所屬行業或服務對象包括了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持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支付、小貸等新興持牌金融機構,非持牌金融科技企業以及金融基礎設施服務機構等。
一半以上參與調研的金融科技企業來自北京。而北京、上海、廣東三地企業占比近9成。
企業類型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企業所在地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從此次參與調研的企業規模結構來看,企業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人數在500人以內的機構超過85%;企業經營規模呈現兩極分化,上一年營收在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超過一半,而超過1億元的企業占比也達到38%。
企業規模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2019年企業營業收入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從服務對象看,此次參與調研的金融科技相關企業主要是以To B服務為主,超過九成的企業表示其主營業務中包含To B業務。此外,表示其主營業務包含To C業務和To G業務的受訪機構占比分別為25%和13%,占比相對較低。
企業業務類型(以服務對象劃分)
數據來源:《金融科技企業的戰“疫”行動》問卷調查
附錄-2:學術支持機構與調研機構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
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2月7日,依托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和清華大學法學院共同建設。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是在互聯網金融實驗室、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及鑫苑房地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工作基礎建設起來的,在學術研究、行業研究、活動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深厚積累。
未央網
未央網是清控未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金融科技門戶網站,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創辦并孵化,依托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深厚的教育資源背景和領先的金融理念,立足于前沿性、交叉性、高起點和開放式、國際化、與市場緊密對接的思想。為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家、管理者和從業者提供行業數據研究報告、行業資訊、監管借鑒、會議交流與探討等實用信息,為中國金融業創新提供智力與知識支持。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