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向好,各地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人們壓抑許久的消費需求被再次激起,而說到提振消費就不得不提信用卡,信用卡大家不陌生,那么你聽過一次性虛擬信用卡嗎?
據it之家消息,近期英國數字銀行Revolut推出一次性虛擬信用卡,卡號用完自動銷毀。
信用卡??虛擬信用卡??一次性虛擬信用卡,信用卡一次次華麗變身的背后,到底釋放了哪些信號?
一次性虛擬信用卡:自動銷毀
3月下旬,Revolut宣布,在3月24日正式進軍美國市場,推出金融服務App與金融卡,美國用戶在幾分鐘內即可在Revolut App開設帳戶,Revolut已經推出更多功能(圖1)。
圖1 Revolut針對美國市場推出的功能
信息來源 | Revolut官網 制圖 | 椰子啤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次性虛擬(信用)卡。Revolut表示,客戶每一次消費后,用過的卡號就會自動銷毀并立即翻新,用戶網購時,不用擔心盜刷風險。同時,為了安全性考量,App服務功能可以手動調整,用戶直接在App上,就能啟用或關閉如刷卡付款、非接觸式付款、ATM提款等服務。
一次性虛擬信用卡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對于支付安全的需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的當下,消費者對于刷卡安全、支付安全的訴求越拉越多。無獨有偶,據《證券時報》報道,2020年3月上旬,渣打銀行在虛擬銀行業務中推出無號碼信用卡,中國香港成為亞洲第一個被推出無號碼信用卡的地區。同樣,這種無號碼信用卡的實體卡上沒有印上卡號、有效期和安全驗證碼(CVV),有效降低了個人資料被盜取的風險。
國內虛擬信用卡: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渣打銀行推出的無號碼信用卡從實物的角度做到支付安全,而Revolut則是做到了徹頭徹尾的“虛無”,它推出的一次性虛擬信用卡是建立于虛擬信用卡之上。虛擬信用卡本身即是對傳統信用卡業務的一次大飛越,但其本質上仍要依附于實體卡,以可變的16位帳號用于網間交易,以免讓實體信用卡信息在網間泄露。
曾幾何時,國內也一度興起過虛擬信用卡。據《新聞晨報》報道,2014年3月12日,支付寶官方表示,國內首張網絡信用卡率先在支付寶錢包內亮相,首批發行100萬張,可用于所有在線消費。幾乎在同一時間,騰訊也表示,與中信銀行、眾安保險聯合推出首張微信信用卡,首批將發放100萬張。
上述虛擬信用卡,在審核、發放等方面,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在線申請、即時獲準,可用于網購、移動支付等多個領域,從當時的眼光來看,其打破了傳統模式下申請流程繁瑣、支付方式單一的限制,還將辦卡成本收縮到最小化,因而獲得市場的廣泛關注。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一天之后,2014年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緊急文件《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以及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一年之后,多家銀行也紛紛試水虛擬信用卡。2014年10月,浦發銀行與多方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E-GO卡”,持卡人可以將該卡關聯于已有的浦發銀行信用卡實體卡賬戶下,而該卡也只能用于境外海淘網上交易,不能在線下的交易環境中使用。
2016年1月,建設銀行推出“龍卡e付卡”,是業內首張具有交易開關功能的網絡信用卡,客戶可通過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個人網銀設置龍卡e付卡交易開關,隨用隨開,不用可關。同時,還可自主設置單筆交易限額和交易提醒功能,獲得多重保護,安心用卡消費。
此后,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也都相繼推出虛擬信用卡產品。隨著銀行的成功試水,監管的逐步放開,消金、金融科技機構也開始躍躍欲試。據麻袋研究院分析,一方面,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等消金機構,分別推出“安逸花閃付”“郵你花云閃付”“招聯云閃付”產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亦推出了包括玖富萬卡、上海銀行小贏卡等產品,后者產品由于涉及多方參與主體,被稱作為“異業合作”。
總上所述,隨著支付方式的不斷迭代,支付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支付的訴求趨于多元化發展,不僅要便捷、更要安全,另外再結合支付產品的升級、更新,虛擬信用卡等產品或將迎來第二春。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