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助力數字政府和智慧社會建設,農業銀行發揮金融資源、科技等優勢,主動構建以“政務+技術”融合,“政務服務+金融服務”融合,“政務服務+政務管理”融合,政務服務、金融服務與客戶生產生活場景融合,社會建信、用信和征信體系融合等“五大融合”為核心的智慧政務服務新模式,打造覆蓋G端、B端、C端的全場景生態,旨在助力解決政府治理難點、社會堵點和民生痛點,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眾滿意度、引領數字經濟發展賦能。
示范賦能,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2019年初,農行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在平臺“數字家園”專欄提供個人銀行卡列表查詢、網點預約、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適用于出入境和公積金管理場景的“個人存款證明”等線上化、場景化產品,“企業在線開戶預填”“納稅e貸”測額等普惠金融服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政策通”欄目,實時推送服務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和服務“三農”相關政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合作,探索打造銀行賦能政務服務的國家層面樣本,為全行服務地方政府政務提供示范,樹立一批以雙向嵌入模式為標桿的應用場景。
服務賦能,做數字政府建設的合作伙伴
在智慧政務建構實踐中,農行打造“嵌入、共建、統建”三種模式和國家、省、市、縣四級樣本,形成“金融服務+行業應用”“線上融合+線下延伸”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農行已簽署近80份智慧政務合作協議,對接近30個省級、50多個地市級、近百個區縣級政務服務平臺;開放14個地區近900個網點,實現政務服務可預約、可查詢、可辦理;全面參與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廣東等地的政務數據合作實踐。
創新賦能,為智能社會建設注入新動能
農行持續打造開放銀行體系,提升“平臺化、插件式、快捷化”輸出產品及服務的能力;持續創新適用于政務場景的平臺服務,創新賬戶、支付結算、繳費、融資、證明、查詢等各類金融產品;推出智慧財政、智慧社保、智慧政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賦能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持續創新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基礎技術,致力于為各級政府、各部委辦局、各領域的創新賦能。
業態賦能,助力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
農行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參與政務數據開放、利用等政府推廣項目,緊跟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啟動“新基建”背景下服務G端的實踐探索,通過發布指導意見、打造示范樣本,引導全行實踐“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演變路徑,實現與政府培育數字經濟同頻推進,為發展新業態賦能。
下面來看一下農行廣東分行如何發力智慧政務,從而實現銀政雙贏的。
案例
農行廣東分行:深度參與省級政務平臺共建
2019年以來,在“數字政府”建設背景下,農行廣東分行與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合作,通過共建智慧政務場景方式,一方面幫助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實現銀政雙贏。
農行廣東分行通過在農行掌上銀行搭建民生政務專區,實現雙向引流。從2019年10月中旬開始,該行為“粵省事”平臺引流量在試點行中位列第一。截至2020年3月末,為“粵省事”平臺累計引流超83萬人,引流量超過同業之和,得到省政府高度認可?!盎浭∈隆睂^上線農行掌上銀行僅三個月,MAU(滾動30天活躍人數)貢獻超過21萬人,一舉成為掌銀第四大高頻服務,上線以來累計訪問量達82萬人,掌銀民生政務服務已成為掌銀活客重要功能。
農行廣東分行在“粵省事”、“粵商通”等政務平臺搭建銀行服務專區,借助政務平臺的流量推動擴戶提質,通過創新“線上預開賬戶-上門核實客戶-網點激活賬戶”流程,實現對公開戶和普惠金融業務快速增長。通過“粵商通”平臺累計預開企業賬戶超過5000個,共收到近千戶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發放貸款余額超1億元。
線上合作雙向引流取得成效后,農行廣東分行積極響應政務合作,以自助設備延伸政務服務為抓手,在超級柜臺上加載111項政務便民服務,提升了自助設備使用率和網點人氣,得到了政府認可。線下政務便民服務項目已列入廣東省2020年數字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推進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向國有商業銀行等不少于6000臺現有智能自助終端延伸。
此外,農行廣東分行在政務平臺特色專區開展深度合作,推動各級行與當地政務服務部門對接。在“粵省事”教育專區承接公立學校學費代繳項目;在“粵省事”就醫服務專區中開啟醫院就醫繳費服務試點,同時支持電子社??ê歪t保電子憑證結算。目前,該行轄屬22個分行中已有7個分行實現對接,通過復制省級平臺建設經驗,進一步帶動地市合作。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