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是金融模式變革的方向,在大力發展的同時亦需要提防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敝袊鹑谒氖苏搲?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12日在北京舉行的“CF40·孫冶方悅讀會”上說。
當天的活動上,發布了由肖鋼本人牽頭撰寫的《中國智能金融發展報告(2019)》。該報告提及,人工智能技術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尤其智能金融應用往往以無須人工干預的方式運轉,如果事前沒有考慮控制手段,事后一旦出現風險很難管理。
肖鋼分析稱,由于人工智能主要依靠模型和算法,因此在該技術運用于金融市場時,一旦數據質量不高或出現偏差,則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帶來系統性風險。
例如,在資本市場上,事先設定的投資模型往往在實施中沒有人為干預,這可能使得投資策略產生高度一致性,并在某個時點上對市場造成沖擊,由此引發系統性風險。美股就曾經出現過“閃電崩盤”,道瓊斯指數在極短時間內暴跌上千點。
“隨著未來人工智能不斷發展,這種風險是存在的”,肖鋼指出,金融監管機構對此一定要有所預防,對人工智能算法本身要加強研究。首當其沖的是,在技術上要攻克“算法黑箱”問題,對模型的可解釋性要加強監管,要能夠解釋清楚模型到底基于何種邏輯。
與此同時,還要將智能金融有關模型和算法的構建者、設計者一并納入監管體系之中,相關從業者應具有認可的資質。
此外,對模型利用的極端情形亦要準備預案。肖鋼表示,如針對類似美股“閃電崩盤”的事件,要事先設計好一些交易管控機制,“這樣的機制可能若干年用不上,但一定要準備好”。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