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傍晚,央行的一份《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引發了支付行業的巨大震動。業內人士認為,該文件將引發目前支付行業的重新洗牌,支付寶、微信支付(財付通)等現有支付業巨頭所受影響或將首當其沖,剛剛獲得支付牌照的快手、抖音也將因此受到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條例》的出臺是“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數字經濟時代我國的非銀支付監管進入深化落實階段,對促進非銀支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意義。同時提出史無前例的支付反壟斷方針,將對整個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支付業務將重新劃分地盤:支付歸支付 清算歸清算
引發業界震動的最重要一項內容,是《條例》擬規定按照“從事儲值賬戶運營業務”與“從事支付交易處理業務”兩項業務對支付機構進行重新分類。
央行在條例的起草說明中表示,遵循公平競爭、實質重于形式、普惠金融的核心監管原則,按照業務實質確定支付業務新的分類方式。即,按照資金和信息兩個維度,根據是否開立賬戶(提供預付價值)、是否具備存款類機構特征,將支付業務重新劃分為儲值賬戶運營業務和支付交易處理業務兩類,以適應技術和業務創新需要,有效防止監管套利和監管空白。
央行擬規定根據兩類業務的支付機構風險程度的不同,分類確定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以及注冊資本與業務規模的比例要求。
一位支付行業從業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該項規定對支付行業影響非常大,因為這將改變現有支付行業按照收單、發卡來劃分的格局?!斑@項規定對微信和支付寶將帶來巨大的沖擊。微信和支付寶既做發卡又做收單包括線上預付卡的業務、線上互聯網賬戶、銀行卡收單,相當于包攬了整個支付的全流程。而按照新的規定,以后包括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內的支付公司需要在儲值賬戶業務和支付業中‘二選一’,要么做賬戶、要么做支付?!?/p>
該人士表示,對于擅長C端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言,選擇儲值賬戶業務的可能性更高;而對于銀聯、拉卡拉這類深耕B端市場的機構來說,更適合聚焦于收單類的支付業務。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整體分類的改變或將影響到今年機構的續牌問題。央行政策的出臺后,對原有的業務分類作出改變,機構是否還能根據現有的情況進行續牌,相關問題需要繼續關注,整體的支付市場情況或將重新得到評估。
將設定備付金規??刂埔?業務規?;蚴芟拗?/strong>
另一項備受業界矚目的規定,是央行擬限制儲值賬戶業務的規模?!稐l例》擬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凈資產與備付金日均余額的比例應當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p>
《條例》要求強化備付金管理要求,強調備付金不屬于支付機構自有財產,要求支付機構將備付金存放在人民銀行或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
業內人士指出,該項新規將相當于要對日后從事儲值賬戶業務的規模進行限制。這意味著日后能夠做的業務量不僅要與自身的凈資產掛鉤,而且在實質上將打破現有的以微信、支付寶為“雙寡頭”的格局,也是一種事實上的“反壟斷”行動。
該人士表示,該項規定能夠有助于行業分散風險?!耙晕覀兡壳暗氖袌鋈萘?,一百家支付機構都不算多?!彼J為,此項規定有助于更多的支付機構入局。
事實上,《條例》對于反壟斷也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如出現“一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非銀行支付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三分之一;兩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非銀行支付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二分之一;三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非銀行支付服務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五分之三”的情形之一,央行可以商請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對其采取約談等措施進行預警。
此外,若“一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國電子支付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兩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國電子支付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三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國電子支付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四分之三”,央行可以商請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審查非銀行支付機構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據艾瑞咨詢最新2020Q2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0Q2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依然保持頭部兩家大幅領先的情況,第一梯隊的支付寶、財付通分別占據了55.6%和38.8%的市場份額。
圖|來源:艾瑞咨詢《2020Q2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發布》
金融科技行業專家蘇筱芮認為這將為支付寶、微信支付敲響警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去年的演講中提到“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征”,由此看來,本次文件意味著監管部門將對“少數科技公司”采取相應行動。
同時,她指出這是監管“及時精準拆彈”的重要表現,“拆彈”的手法在文件中得到明確,“按照支付業務類型拆分非銀行支付機構等措施”,是監管環節前置的充分體現,有利于適應當前“市場快速發展,創新層出不窮,風險復雜多變”的現實環境,有助于防范支付領域的金融風險。
強調持牌但不得持有多張牌照 牌照或將貶值?
如果說前述規定是對支付行業業務的重整,那么“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規定,則會讓手中持有多張支付牌照的公司面臨更加棘手的問題。
對于包括銀聯在內的持有多家支付牌照的公司來說,未來要考慮的問題是整合、注銷或者出售。
自2010年央行加強牌照管制以來,從事支付業務就必須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自2016年以后,央行原則上就不在發放新增的支付牌照,截至2020年6月,非銀金融機構擁有額支付牌照總數為237張。
目前存量牌照中,大部分是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且多以地方性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為主?;ヂ摼W支付僅有86張,移動電話支付35張,與收單業務緊密相關的銀行卡收單有54張。
“我們目前手中有不止一張牌照,以后這些牌照就不能直接持有了。要么合并、要么出售,但我估計也有可能會直接注銷?!币晃恢Ц缎袠I從業人士表示。
而此前幾年,由于第三方支付牌照屬于稀缺資源,市場中對于牌照的渴求一直較高,通常牌照的轉讓也能“賣”出一個好價錢。不過,未來隨著新規的實施,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央行并未說明下一步牌照是否還會按原有的方式進行發放,牌照是否還有“價值”仍有待觀望。
此外,《條例》將堅持穿透式監管,加強對股東、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準入和變更的監管工作。
按照規定,《條例》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逾期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由央行根據審慎監管原則暫停其業務;拒不停止業務或者有其他情節嚴重情形的,央行將吊銷其支付業務許可證。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