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強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監管”,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這是金融科技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前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精準性”。
201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互聯網金融”。隨后,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各種業態齊頭并進,在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也積聚了金融風險。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再提“互聯網金融”,要求“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金融提出“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但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勢頭仍在蔓延。2016年4月起,央行牽頭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對P2P網貸以及“校園貸”“現金貸”等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清理整頓方案。2018年開始,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人們逐漸用“金融科技”取代“互聯網金融”——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將金融科技定義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其概念的確比互聯網金融更全面、準確。
2019年8月,央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份綱領性文件的出臺,構建“四梁八柱”頂層設計,明確了方向、任務和路徑,有力推動了金融科技良性有序發展。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檢驗金融科技的試金石,各機構金融科技能力和特殊時期金融保障水平受到考驗。部分具有前瞻性部署的銀行、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及科技企業依托前期積累的金融科技優勢,推出線上“非接觸”金融服務,同時啟用遠程在線辦公減少線下接觸,確?;窘鹑诜詹幌陆?,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
在2020年疫情期間,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推出“中關村金融科技大講堂”活動,邀請金融科技領域資深研究者和從業者開展線上講座,內容涵蓋數字貨幣、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非接觸銀行、監管科技等重點和熱點話題。2021年初,講座內容結集成《金融科技十講》一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既是對金融科技的一次總結,也是對抗擊疫情的一種紀念。
正如《金融科技十講》所指出的,金融科技發展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需求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加速落地。2020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印發《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12月,銀保監會批準招商拓撲銀行、中郵郵惠萬家銀行等兩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籌建。同時,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門兩次約談螞蟻集團,暫緩螞蟻集團上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總體上,金融科技在我國呈現出較好的的發展態勢,在用戶規模和應用場景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但我國金融科技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不規范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發展水平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客觀的研判。
當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下,隨著我國對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增加,特別是5G技術成熟、產業互聯網爆發,金融科技有望實現更為良性的發展,金融與科技由淺層次的結合將轉向更深層次的融合,在改善用戶體驗、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就金融科技自身發展而言,從初級發展階段邁向更高發展階段,需要具備三個特征。
第一,科技創新與金融業務深度交融。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應致力于掌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核心底層技術,加強深度跨界合作,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和偏好的基礎上創新產品和服務,優化流程和效率,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用金融科技將更多用戶帶到一個“好的社會”。
第二,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金融是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的根本使命,在于更加有效率地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部門和社會大眾,快捷、普惠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金融科技應有助于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覆蓋長尾市場,提升小微企業和個人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第三,金融創新在金融監管下審慎開展。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監管加強和效能提升。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協調,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委作用,實施功能監管,減少監管空白和多頭監管。堅持一致性監管,借助監管科技通過改進監管方式,鼓勵金融機構良性創新,加強對互聯網平臺特別大型科技公司監管。
2021年是《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實施的最后一年,央行將牽頭制定新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寫入“十四五”規劃。未來,在新的發展規劃指引下,我國金融科技有望邁上新的發展階段,守正創新、穩妥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普羅大眾。
(董希淼系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