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成都銀行2020年年報與2021年一季報同時公布。在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核心指標持續增長的同時,成都銀行也在多個方面體現出了高成長高盈利的特性。
其中有代表的是,成都銀行資產規模在2021年一季度末首次突破7000億元,從而實現了三年“三個千億”臺階的跨越——從2018年末的4922.85億元起步,2019年、2020年末分別達到5583.86億元、6524.3億元,在2021年一季度增至7137.4億元,獲得新突破。
與此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也為成都銀行的后續發展帶來不竭動力,成都銀行表示,在行黨委和董事會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十四五”時期將繼續開創提速換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一季度營收增速列行業第二
成都銀行發布的兩份財務報告,均有多個財務數據列38家銀行業上市公司前列。
成都銀行2021年一季度報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成都銀行的資產總額為7137.41億元,首次突破7000億大關。營業收入為41.10億元,同比增長19.93%;這一增速在38家銀行股中,列第2位,且是僅有兩家營收增速突破19%的銀行股之一。
凈利潤方面,一季度成都銀行為16.69億元,同比增速18.10%,列全行業第4位,同時,一季度每股收益0.46元,列全行業第7位,表現亦較突出。
成都銀行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成都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46.00億元,同比增長14.73%,列全行業第5位;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25億元,同比增長8.53%,列全行業第2位。
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成都銀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5.94%,列A股上市銀行第一。
此外,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所透露出的細分指標,也印證了成都銀行的高成長性與發展能力。
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銀行經營效率的直接體現。該指標反映了銀行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成本收入比越低,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表明銀行獲取收入的能力越強。
近三年,成都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穩步下降,從2018年的25.77%下降至2020年末的23.87%。
成都銀行的加權凈資產收益率(ROE)保持在行業內前列。2021年一季度的ROE為4.09%。資產結構持續優化,貸款余額(不含應計利息)在全行總資產中的占比由2020年初的41.4%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44%。
而在負債端,存款基礎向來是成都銀行的傳統優勢,該行客戶存款余額(不含應計利息)在總負債中的占比持續維持在72%左右,截至3月末,該行客戶存款余額超過4800億元,較年初增長10.3%。
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2020年末創近六年新低。具體而言,2020年年報顯示,成都銀行的不良貸款從年初1.43%下降0.06個百分點,至1.37%,同期逾期貸款占比降至1.38%,關注類貸款占比由去年初的0.92%降至0.68%。
財務數據之外,成都銀行的“精細化、大零售和數字化”三大轉型戰略,目前正在穩步推進。
如全新上線的成都銀行手機銀行,四川方言語音智能客服以及重構的開放銀行服務等一大批數據服務應用,為不同年齡階段和層次的客戶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體驗。
同時,成都銀行啟用了新一代數據中心,作為按照國際最新的T3+標準建設,該數據中心已達到國家A類機房標準,可承接未來銀行業務模式的發展。
此外,成都銀行還成立了數字化轉型委員會,橫向打通個人金融、電子銀行,財務,風控,會計等數據相關的前中后臺相關部門,這將助于提供成都銀行數字化客戶洞察、渠道、營銷、風控等十個方向的數據處理需求,通過技術迭代不斷賦能金融業務成長。
成都銀行2020年年報的一項數據也透露出該行的轉型情況:去年末該行信息科技人員共240人,占在崗員工總數比例為3.9%,全年金融科技資金投入6.3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4.3%。
在2020年英國《銀行家》公布的最新排名中,成都銀行居全球前1000家商業銀行第254位,較2019年提升15位。
而為支持未來各項業務發展,成都銀行已于日前通過董事會決議,擬發行不超過80億元可轉債。
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始于2020年初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業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國信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曾指出,歷史上,區域經濟戰略的實施通常伴隨大量重資產項目上馬,推升信貸巨量投放,如《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上海銀行、漢口銀行等當地城商行信貸投放顯著加速。國信證券認為,當前成渝地區經濟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地位,進入高速建設期,基建項目大量上馬,疊加經濟建設吸引人口流入,這將利好成都銀行對公及零售業務。
目前,成都銀行正在全力推動成渝兩地重點企業“互動合作、高頻交流”,深度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大產業項目,結合多種方式及渠道給予資金要素支持。
同時,成都銀行也積極把握營銷機遇,加強行業指導,圍繞地方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加大對地方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的精準營銷,如2021年3月,成都銀行與渝農商理財子公司共同發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題理財產品,以實際行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滿足成渝地區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
成都是全國首個系統提出發展新經濟的城市,將新經濟發展由概念轉化為了實體,以創新和魄力為探索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提供了建設性方案。
成都銀行在近年來也以金融業賦能,為新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如針對大量新經濟企業為小微和初創企業的實際情況,成都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首貸和信用貸投放力度,強化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提高了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對于輕資產、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等特點的科技型企業,通過企業白名單制,解決科技小微企業擔保難、抵押難的問題,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帶動全行為全市38%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幫助他們走上發展“快車道”,通過激發市場活力,助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2018年2月,成都召開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大會,提出“加快建設服務治蜀興川戰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西部金融中心”。
同年,成都銀行登陸A股市場,強化了以金融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為地方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在成都銀行2021年一季度展現穩定增長的同時,2021年一季度,成都經濟也展現了較強的韌性與“抗疫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2.84億元,同比增長17.3%,較2019年同期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長6.7%。金融業在其中的表現功不可沒。
未來,金融業依然是成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提升西部金融中心集聚輻射能力。成都“十四五”規劃綱要顯示,力爭到2025年,成都作為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建設要邁上新臺階。
基于上述時代背景和地方經濟發展要求,成都銀行表示,將在行黨委和董事會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重大發展機遇,始終秉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堅決推進各項改革發展舉措,著力抓好提質增效,盈利動能保持強勁,將在“十四五”時期繼續開創提速換擋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局面。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