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2021國際貨幣論壇綠色金融論壇“上,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周月秋表示,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可從三方面著力。一是ESG投資,金融機構將ESG因素納入投資管理標準;二是ESG評級,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評價;三是敦促企業完善ESG信息披露。企業披露ESG信息能夠使市場信息更加全面、透明,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夯實金融創新基礎。
周月秋介紹,我國ESG相關工作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我國監管體系在2016年便構建了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先后發布中國上市公司ESG研究報告和綠色投資指引。截至2020年底,我國綠色貸款余額11.95萬億元,構建泛ESG指數50余個。一批本土化ESG評級機構涌現,評級方法更為適合我國國情。
周月秋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ESG有關工作有望實現評級更加完善、投資持續增長和披露質量提升。評級體系進一步實現國際標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ESG投資隊伍壯大,ESG產品體系豐富。強制性披露全面鋪開,披露更加標準化和定量化,信息披露質量提升。進而形成監管引導、披露體系支撐、投資人帶動的良好ESG投資生態。
周月秋對中國ESG發展提出四條建議:一是建立統一的和國情相適應的ESG評級體系。二是鼓勵和引導ESG投融資市場發展,促進長線資金進入市場,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三是完善ESG信息披露體系,強制披露框架基礎上,補充半強制、自愿性披露指標,擴大覆蓋面,為企業ESG信息全面披露創造條件。四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形成國際標準和中國標準的良性互動。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