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銀保監會再次向市場披露了理財業務的整改和轉型進展:截至7月末,全部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已完成近七成,預計今年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完成整改。另一方面,截至7月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已超過80%;同業理財較峰值縮減96%;保本理財、不合規短期產品規模均較資管新規發布時下降超過98%。目前,已有29家理財公司(含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21家獲批開業。
理財業務整改轉型和理財公司建設有序推進的同時,中小銀行理財業務去從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近日,一則市場傳言稱,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再新增理財業務,即存量規模鎖定,逐步消化。
至少三名獨立信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了該消息,但他們同時也表示,尚未接到相關正式通知。
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消息基本確定屬實,大方向是這樣的,不過具體的時間節點等細節問題尚不明確。多位銀行高管也向記者表示該消息屬實,沒有理財子公司的銀行按規定以后可能不能再新增理財投資。
另有多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具體通知,但對這一規定并不感到意外?!皬谋O管的要求來看,我理解的思路,銀行主體,特別是中小銀行逐步回歸信貸業務,回歸本地業務,限制理財業務、金融市場同業業務等?!北狈降貐^一位農商行資管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
南方地區一位城商行人士也對這一規定表示“在預期之中”,并透露,該行近期理財投資批得很少。
事實上,這是一個循序推進的過程。據記者了解,早在今年上半年,監管就召集會議傳達了相關要求,屬地銀保監局以窗口指導的形式通知各地中小銀行,對部分理財業務進行控制和壓降,具體對三大類業務要求只減不增,即間接投資、異地非標業務、金交所合作業務。
對于大量中小銀行而言,在人員團隊、系統、專業等方面的配備較為有限,直接投資能力不足,過去通過委外合作的方式開展了大量資管業務,對這一業務模式進行限制事實上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銀行的理財業務,“現在看來,監管就是逐步引導中小銀行退出理財業務?!?/span>上述北方地區農商行資管業務人士對記者說。
從監管思路和精神上來看,這一規定也是有章可循、一脈相承的。早在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中就有這樣一條: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隨后出臺的銀行理財新規中也有類似表述:商業銀行可以結合戰略規劃和自身條件,按照商業自愿原則,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也可以選擇不新設理財子公司,而是將理財業務整合到已開展資管業務的其他附屬機構。商業銀行通過子公司展業后,銀行自身不再開展理財業務(繼續處置存量理財產品除外)。
部分中小銀行逐步退出理財業務
從市場實際變化情況來看,大趨勢也是如此。
數據上來看,銀行理財規模早已企穩回升,目前在穩定增長的軌道上。但是,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機構數量一直在持續下降。2021年上半年,全國共有325家銀行機構和理財公司新發理財產品,其中理財公司20家、大型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11家、城商行118家、農村金融機構155家、外資銀行15家。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4.8萬只,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
也就是說,考慮到目前325家發行機構中重復計算了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及其理財公司,剔除之后,發行機構的數量相較2018年減少約100家,降幅25%。
再從規模的變化趨勢上看。理財半年報數據顯示,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存續理財規模分別為37801億和10541億,并且均在下降中,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存續規模分別較年初下降了7.13%和3.67%。
另據記者計算,城商行和農商行類發行主體的理財存續規模在銀行理財總存續規模中的占比為18.8%,但是動態來看,其下降速度很快,這類主體今年上半年的募資規模合計在銀行理財總募資規模中的占比僅為6%。今年上半年,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的募資規模分別為5.94萬億和1.57萬億,其中城商行的募資規模同比下降7.48%,農商行的募資規模同比增長14.07%。
21世紀經濟報道此曾發表報道《全面凈值化時代中小銀行理財何去從?有的積極沖規模申請理財子公司,有的已“躺平”》,該報道指出了中小銀行在對待銀行理財業務上的兩派做法:大部分中小銀行不再積極開展理財業務,理財規模較高峰時期大幅減少,但也有少數銀行在更為積極的發展理財業務,試圖爭取申請理財子公司牌照。
對于區域性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門檻,一位城商行理財人士曾經對記者表示,雖然監管沒有明確提出標準,但是行業內逐步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共識,即理財業務規模達到1000萬,同時一個省區內部理財公司的數量不會超過兩家。該信息未見明確出處。
影響有多大?
一位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說,很難判斷對這一變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預計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對于大量中小銀行機構來說,影響可能比較大?!拔伊私獾那闆r看,中小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一般占到整個銀行資產規模10%-30%,不少理財業務開展較多的中小銀行規模占比達到甚至超過30%?!睂τ谶@些銀行個體而言,勢必造成可見影響,包括大量從業人員的去從問題。
對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來說影響又如何?從理財投資結構上來看,銀行理財半年報顯示,理財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19.29萬億元、3.75 萬億元、1.17 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 67.31%、13.08%、4.08%。此外,銀行理財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 2.77 萬億元。
債券配置無疑是大頭,細分來看,利率債投資余額1.76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6.14%;信用債投資余額 14.53 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50.70%,占比較去年同期上升4.18個百分點。
假設所有類型機構對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偏好類似,同比例來測算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情況,二者合計存續理財規模4.83萬億元,那么投資債券市場的規模為3.62萬億,投資信用債的規模為2.73萬億。
但是顯然不是這些資金都將退出市場,更可能是一個市場洗牌和結構優化的過程。不少中小銀行人士對記者說,未來對于銀行理財可能就重點發力代銷業務,開展直接投資和設立理財子公司只有少數銀行會去爭取,成本較高,流程漫長,大部分銀行內部可能不會當做戰略重點?!跋啾扔谕度氚l展理財業務,我們現在認為金融科技更為緊迫,計劃重點在這方面投入?!焙颖钡貐^一位城商行人士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