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6 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 12月 15 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 5% 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約 1.2 萬億元長期資金,為金融機構節省成本 150億元。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此次降準十分及時和必要。
存款準備金率是貨幣政策三大工具之一。我國自 1985 年實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以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36 年間一共進行了 59 次調整。其調整大致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985 ~ 1988 年的 3 年間,人民銀行3 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集中資金加大對國家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支持,也起到了抑制經濟過熱的作用。1998 ~ 1999 年的 20 個月時間內,人民銀行2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為了應對 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 1998 年的長江特大洪水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2003 年 9 月至2008 年 6 月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這一數值從 7% 持續上升至 17.5%。這一時期,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投資、出口與外貿獲得快速增長,中國出現了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大量外匯流入增加了市場中的基礎貨幣投放。為了避免出現流動性過剩,人民銀行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方法來凍結部分流動性,使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2008 年 9 月至 12 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下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不足和國內總需求下降的影響,人民銀行適時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當年 9 月,首次針對大型金融機構與中小型金融機構采用不同的存款準備金率,之后便成為常態。2010年至 2011 年 6 月間,人民銀行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四萬億”刺激計劃造成的投資過熱、物價上漲、隱性債務上升以及流動性過剩的負面沖擊,及時給宏觀經濟降溫。
2011 年底至今的十年間,為拉動經濟增長,人民銀行采取了持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使存款準備金率從2011年底的 19% 降 至 2021 年 12 月 15 日 的8.4%。特別是 2015 年的股市大幅波動期間,人民銀行 4 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促進實體經濟發展。2018 年以來,存款準備金政策更多地體現為結構化的貨幣政策工具,避免了單純的總量型貨幣政策帶來的“流動性陷阱”。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人民銀行共進行了 5 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操作。不同于以往,這 5 次降準操作傳遞出貨幣政策三個重要信號。第一,降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社會實際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近兩年來,在穩增長、防風險、調結構等多重目標中,貨幣政策更加突出對“穩增長”的支持。第二,更加注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以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配合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小再貸款和針對綠色發展和綠色金融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及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企業的政策支持。第三,更加注重穩健與靈活適度的調節。貨幣政策繼續堅持穩健的基調,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防止通脹預期進一步發散。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不同價格、數量、期限的組合,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使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2021 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較好的復蘇態勢,但呈現“前高后低”等特點。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來看,2020年四個季度的 GDP 增速分別是第一季度下降 6.8%,第二季度增長 3.2%,第三季度增長 4.9%,第四季度增長 6.5%;而 2021年前三個季度的 GDP 增速分別是 18.3%,7.9%、4.9%,增速逐漸回落,低于預期。實體經濟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政府投資增速放緩、民間投資面臨巨大壓力、制造業復蘇緩慢、內需后勁不足等。此次在人民銀行 7 月 15 日全面降準之后又一次實施全面降準,正說明了穩增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當前,隨著上游大宗商品通脹壓力逐漸緩和,我國 11 月生產價格指數(PPI)漲幅收窄,貨幣政策也釋放出更多操作空間。盡管美聯儲在向市場釋放貨幣轉向的信號,但從近期對外措辭來看,語氣已相當緩和。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趨于平緩,預計下游生產企業成本和利潤會逐步優化。因此,此時實施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引導銀行負債端資金成本下降和資產端利率溢價空間下降,并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刺激企業增加有效信貸需求,推動經濟基本面回歸正常態勢??梢哉f,當前一段時間是實施全面降準極其寶貴的窗口期。
此次全面降準是一場“及時雨”,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更加適宜的政策環境,利好實體經濟持續恢復。盡管疫情發生以來,金融機構采取多種措施向實體經濟讓利,但受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上升10BP。對金融機構來說,降準增加長期流動性供應并降低資金成本,向中小微企業放貸的意愿和能力將相應增加,從而增強讓利行為的可持續性。對于實體企業來說,降準之后將更容易獲得融資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緩解融資壓力。年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疊加人民幣持續升值、內需復蘇乏力等,處于產業鏈下游的部分中小微企業步履維艱。本次降準將有利于增加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低息貸款,加強金融對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和紓困,幫助實體企業渡過難關。
全面降準有助于保持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此次降準將有效緩解部分房地產企業信用危機,降低房地產行業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的概率。12 月 10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降準增加銀行體系資金供給,有助于推動銀行更好地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和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降準有助于實體經濟恢復和發展,也將利好債市。降準增加市場中的貨幣總量,流通中貨幣的增多使利率面臨下降壓力,機構與投資者將貨幣轉化為資產的意愿增加,加上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注入,債券價格與收益或將上漲。
此次全面降準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并沒有改變。降準釋放出來的資金,部分用于對沖 12 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增量流動性仍然相對有限。降準并不是大水漫灌、雨露均沾,而是主要面向實體經濟。人民銀行仍將采取措施,引導資金加大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但全面降準傳遞出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和決心,表明貨幣政策將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預調微調。我國經濟仍然處于下行過程中,12 月 10 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調偏向穩增長,降準是對目前政策基調的確認。相比于公開市場操作調節流動性,降準的信號意義更強,更體現呵護市場、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方向和態度。
我國經濟基本面依然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穩增長和保就業依然是當下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谶@樣的背景,2021 年以來人民銀行共進行了兩次全面降準操作,確認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周期。美國 2021 年 4 月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零,日本 2021 年 2 月存款準備金率為 0.8%,相對于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來說,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處于較高水平,且美國和日本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更加細化,依據存款類型和存款額度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存款準備金率。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調空間。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2 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梢灶A見的是,2022 年將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加強協調聯動。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既要適度用好全面降準等總量工具,也要適時用好支小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工具;既要用足用好結構性增量工具,也要更好地發揮結構性價格工具的作用。對前期紓困中小企業、支持綠色發展的貨幣政策工具,應保持基本穩定,部分政策到期后應出臺新的政策進行接續??傊?,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我國宏觀政策應該穩字當頭、穩中有進,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兼顧防風險、調結構,推動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本文原載《中國金融》2021年第24期。作者董希淼系秦農銀行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熊禮慧系溫州大學商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