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易觀數字金融(gh_b3eaf8653881)
易觀分析:低代碼不等于無代碼,需要明確低代碼與無代碼開發平臺的差異,同時,低代碼不是一個行業概念或者技術概念,低代碼不局限于具體的應用場景,而是可以應用在各類系統、應用、組件的開發中。易觀分析針對“低代碼”方向下的兩大誤區進行剖析,輔助銀行有效進行技術規劃、產品選型與供應商選擇。
01
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在產品定位、產品能力、應用場景上存在巨大區別。銀行需要明確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的差異,以便在技術規劃、產品選型上降低試錯成本、選擇適配度高的廠商合作,選擇對特定系統開發量小、理解程度高的產品。
概念的相似性容易讓人產生無代碼開發平臺在技術上領先于低代碼開發平臺的錯覺。銀行需要明確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的差異,以便在技術規劃、產品選型上降低試錯成本、選擇適配度高的廠商合作。
產品定位的差異:低代碼開發平臺致力于為軟件公司、大中型公司開發部門降低開發投入,敏捷提效;而無代碼開發平臺注重業務部門直接參與。
產品能力的差異:低代碼開發平臺具備編輯器能力、全系統開發能力、自建基礎能力、無代碼邏輯表達能力、前后端能力、應用遷移能力和生態支持能力;而無代碼開發平臺通常只具備無代碼邏輯表達能力與前端能力。
應用場景的差異:低代碼開發平臺側重多軟件系統的統一管理;而無代碼開發平臺側重業務部門個性化使用需求。
銀行不應從低代碼概念出發,而是應該從自身需求出發,了解廠商及其產品。
02
低代碼不是一個行業概念或者技術概念,低代碼不局限于具體的應用場景,而是可以應用在各類系統、應用、組件的開發中。低代碼是生態理念,核心系統搭建、技術研發、具體應用實施中都可以通過結合“低代碼”促進敏捷開發、成本降低、人員投入減少等。
銀行不需要為了數字化轉型和科技開發而關注低代碼“行業”,而是從開發的系統、應用等角度關注具體專注方向對應領域的供應商及合作伙伴,將低代碼能力作為評估廠商綜合能力的一個維度。
低代碼廠商包括公有云廠商、核心系統開發平臺廠商、應用\組件的開發平臺廠商和業務流程開發平臺:
公有云廠商,基于軟件平臺開發運營環境輸出低代碼能力及產品:應用魔方(華為云旗下產品)、微搭(騰訊云旗下產品)、宜搭(阿里云旗下產品)、愛速搭(百度云旗下產品)等;
核心系統開發平臺廠商,通常適用于從頂層架構設計出發進行整體系統建設的強技術能力的客戶:包括iVX、牛刀、華炎魔方、葡萄城等;
應用\組件的開發平臺廠商:用于具體系統、應用、組件的開發平臺,通常是在原軟件產品及服務細分方向上增強低代碼能力的廠商,包括Outsystems、ClickPaaS、Mendix、得帆云,和BPM(炎黃盈動、奧哲)、機器學習(第四范式)、BI(帆軟)、協作管理(泛微、致遠互聯)、RPA(云擴、弘璣)、數字化運營平臺(金蝶、用友)等;
用于業務流程搭建的開發平臺:紅圈營銷、簡道云、伙伴云、輕流等。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