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農業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組織開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定服務“三農”的戰略定位,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實施數字鄉村等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為“三農”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三農普惠領域最佳數字生態銀行”。
一、加強頂層設計,推動鄉村振興服務高質量發展
農業銀行黨委高度重視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發展,將“三農”業務數字化作為農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積極落實《通知》要求,統一思想、統籌謀劃,深入推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整體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籌規劃。制定農業銀行“十四五”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規劃及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業務工作要點,召開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業務工作會議,明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方向、部署推動服務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二是加強與政府和機構等合作,構建工作合力。農業銀行與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簽署服務鄉村振興三方戰略合作協議;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四川省政府共建全國首個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與國資委和6家涉農央企深化戰略合作;與全國工商聯合作開展金融服務“萬企興萬村”行動,構建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合力。三是科技賦能,探索“三農”數字化新路徑。圍繞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指導各分行以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及鄉村振興示范縣(鄉鎮/村)為重點,與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服務方案,打造金融科技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目前,農業銀行在9個試點?。ㄊ校┮延?5個示范任務入選人民銀行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二、推動金融服務下沉,提升農村金融普惠性
農業銀行積極探索通過金融科技提高農村金融的覆蓋面、可得性與便利性,推動金融服務向鄉村下沉,不斷延伸金融服務觸角。一是在加大物理網點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惠農通服務點建設?;蒉r通服務點作為物理網點的有效補充,可以為農村或偏遠地區農民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目前的惠農通機具,已經由原來的以支付結算為主,發展為提供辦貸、辦卡、理財、繳費等綜合金融服務渠道。二是加大手機銀行在農村的推廣力度。針對農村地區對掌銀的特色化需求,設計了更符合農民使用習慣的鄉村版、大字版手機銀行。同時,大力開展“掌銀下鄉”行動,采取整村推進模式,建設掌銀示范村,利用移動化的離行設備,開展掌銀集中簽約,擴大移動金融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村客戶享受便利的掌上銀行服務。三是推動農戶貸款線上化、標準化,著力緩解農戶融資難題。2016年以來,農業銀行依托金融科技運用,通過對客戶基礎數據、行為數據、經營數據和交易數據的深入挖掘,推出“惠農e貸”產品,實現了農戶貸款線上申請、自動授信、自動審批,通過手機隨借隨還,有效滿足農戶貸款小額、高頻需求。同時,2019年起,農業銀行在全國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工作,進村入戶為農戶建立信息檔案,利用人臉識別、聯網檢查、GPS定位等技術,實現農戶信息采集、核查、受理一站式作業,將涉農數據轉化為信用信息,優化惠農e貸模型,從而使農戶線上貸款將更加方便、快捷。
三、探索新技術應用,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
農業銀行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成果,圍繞智慧農業產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金融創新探索,大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一是推出涉農供應鏈融資產品“龍頭e貸”。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市場等,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為涉農小微企業、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幫助“小農戶”連接“大生產”、“大市場”,解決農業交易中的信任問題,降低風控成本。二是建設“農銀e管家”電商平臺。圍繞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大領域,為產業鏈商戶提供多渠道支付、進銷存流程化管理、管家式經營分析和網絡融資等綜合化服務。深度綁定重點龍頭企業和核心商戶,并以此促上游、拉下游,加大對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供銷鏈各環節的服務支撐。三是聚焦智慧養殖領域,創新“智慧畜牧貸”產品。利用電子耳標、智能項圈、生物識別等物聯網終端設備,采集畜牧活體抵押物數據,實現畜牧生產數據的監管與追溯,著力解決傳統貸款模式中活體抵押物難以監管的問題,有效擴大了養殖業貸款服務范圍和規模,提升了養殖產業管理現代化水平。四是圍繞智慧種植領域,推出農業生產管理平臺。聯合龍頭企業及農業合作社,推出適配不同經營模式的涵蓋種植、管理、物流、銷售、財務等全流程的農產管理系統,為農業生產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管理服務及金融解決方案,提升銀企合作深度、助力農業產業發展。
四、加強與政府合作,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我國鄉村治理正在通過“互聯網+社區”、“互聯網+村務”等手段提升鄉村治理效率,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化。農業銀行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與政府合作建平臺、建系統,將金融服務嵌入鄉村治理場景,實現互利共贏。一是圍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出了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平臺。平臺集賬戶監管、資金歸集、資金調撥、代發工資、村務公開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集體資產管理和鄉村治理的線上化、智能化。目前,農行已與一千多個縣簽訂了“三資”平臺合作協議,覆蓋十余萬個行政村。二是探索基層鄉鎮治理新機制,推出基于互聯網云部署的鄉鎮治理政務平臺。針對政府基層工作“事務多、消息多、報表多、反饋多”的難點及“信息化程度低、智能化要求高”的痛點,推出鄉鎮治理政務平臺,覆蓋任務管理、綜合辦公、智慧黨建、積分管理、責任巡查、網格管理等基層真實工作場景所需功能,提供“三端一屏”(辦公APP端、村民小程序端、管理Web端、數據大屏)多渠道服務,滿足鄉鎮治理過程的信息化及考核化要求,有效解決鄉鎮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
五、夯實三農數據基礎,構建數字化風控體系
農村地區缺乏有效的數據收集渠道、數據質量不高、共享開放不足等問題始終是制約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主要瓶頸。農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應用力度,積極強化與各方的合作,緊跟農業現代化、鄉村數字化的進程,加快推進涉農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存儲,通過內外部數據收集和積累,構建規范化、標準化的“三農”大數據體系,培育先進的“三農”大數據服務能力。一是首創“農業、農村、農民”數字孿生數據服務體系。應用生物識別等多種手段,開展線上、線下多維度信息采集,目前數據信息已覆蓋2億農戶。二是加強數字化風險防控。通過流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信用、欺詐等全方位風險防控體系,打造“集中+自動”風控作業模式,實現風險信號的立體式處置。三是針對農村金融地區偏遠、覆蓋面大、農業經營要素不穩定等現實難題,借助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對農作物種類、種植面積,以及牛羊群養殖情況和受災情況進行觀測,替代線下人工調查,降低風險監控成本的同時提升監控效率。
今后,農業銀行將積極響應國家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趨勢,繼續深入推進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任務,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全面的打法、更前沿的科技,打造數字化“三農”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以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作者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 )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