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資管新規”元年,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發展更加規范、創新更加有序,但也迎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3月和11月,理財產品出現兩次較大幅度的凈值波動,引發投資者的廣泛關切。理財產品是老百姓投資理財的重要選擇,金融機構應更好地平衡好理財產品的穩健性和收益性,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一年來,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大幅度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反復震蕩。受內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影響,我國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凈值普遍回調。3月開始,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出現較大的回撤,少數理財產品甚至“破凈”即凈值低于“1”。而理財產品原來主要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現在主要采用市值法估值。因此,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價格的變化會更及時、直接地體現在理財產品凈值上。這也是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加大的原因之一。11月以來,受經濟向好預期影響,債券市場波動較大,部分債券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下跌。由于債券是理財產品特別是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重要投資資產,債券價格下行較大程度上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凈值,這是此輪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回撤的直接原因。而投資經理和投資者缺乏應對市場變化的經驗,加快賣出債券、贖回產品,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踩踏”效應,加劇了市場波動與傳導。
對未到期的理財產品而言,“破凈”并不直接意味著理財產品虧損。但理財產品向來以穩健性為突出特點,理財產品投資者風險偏好相對較低。因此,凈值回撤和“破凈”引發了投資者擔憂。3月以來,銀行和理財公司紛紛采取自購產品等措施,并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在波動之下,理財產品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產品贖回壓力有所上升。不過,在前期贖回壓力集中釋放和極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離場后,理財產品下一階段流動性壓力并不大。隨著債券市場趨于平穩以及金融機構投資策略調整,理財產品凈值將有望逐步修復。
總體而言,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相對穩健的,廣大投資者不必過于擔心。對銀行和理財公司而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近期部分理財公司通過調整估值方式,平滑市場波動對凈值的影響,但這并非長久之計。應加快完善投資研究體系,引入更專業的投研人才,提升投資經理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與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相匹配。
二是要做好投資者分層服務。在加強風險評測的基礎上,向不同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期限的理財產品。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比較敏感,理財產品應進一步平衡好穩健性和收益性,更加突出穩健性。對私人銀行級客戶,則可提供更豐富的定制化理財產品。
三是要加強改進投資者教育。應完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更準確地反映理財產品實際風險水平,并充分告知投資者。在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的基礎上,引導投資者全面看待市場變化,理性對待理財產品凈值波動,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努力做價值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
隨著我國加快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疊加前期一系列穩經濟措施落地實施,2023年宏觀經濟恢復態勢將不斷穩固,銀行理財市場有望迎來更平穩、更確定的發展。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變化,居民資產配置中不動產比例或將下降,金融資產比例可能上升,理財市場的機遇將大于挑戰。新的一年,銀行和理財公司應繼續深入落實“資管新規”,大力提升專業能力,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推進產品和服務轉型,助力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普通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投資者自身要加強學習,真正接受“剛性兌付”已經打破這一現實,全面認識理財產品“賣者有責,買者自負”,不斷提升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
(董希淼系秦農銀行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