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lnlbz"></listing>

      <address id="lnlbz"></address>
      <form id="lnlbz"><th id="lnlbz"><listing id="lnlbz"></listing></th></form>

          <form id="lnlbz"></form>

          <progress id="lnlbz"><nobr id="lnlbz"></nobr></progress>

          <address id="lnlbz"><sub id="lnlbz"><menuitem id="lnlbz"></menuitem></sub></address><listing id="lnlbz"><font id="lnlbz"><cite id="lnlbz"></cite></font></listing><thead id="lnlbz"></thead><rp id="lnlbz"></rp>

          1. 移動端
            訪問手機端
            官微
            訪問官微

            搜索
            取消
            溫馨提示:
            敬愛的用戶,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會導致頁面瀏覽異常,建議您升級瀏覽器版本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打開。

            董希淼:全面降準之后LPR為什么巍然不動

            董希淼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2023-03-22 11:18:25 降準 LPR 董希淼
            董希淼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2023-03-22 11:18:25

            核心提示降準雖然突然但具有必要性,而LPR維持不變符合預期。

            3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3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分別為3.65%、4.30%,均與上月持平。降準雖然突然但具有必要性,而LPR維持不變符合預期。下一步,貨幣政策應繼續加大實施力度,創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復蘇。

            本次降準是2022年12月以來4個月之內第二次降準,是2023年第一次降準,在形式上為全面降準。應該說,此次降準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從降準時機看,的確不在市場預料之中。3月15日央行加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MLF已是連續4個月超量續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一般認為,央行在短期內降準概率較低,因此本次降準超出預期。

            但此次降準仍然具有一定必要性。從短期因素看,1月和2月人民幣貸款增長迅猛,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需求顯著增加。而前兩月雖然企業貸款增長較好,但居民貸款增長乏力,需求仍然不足,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正當其時。從價格因素看,MLF雖然加量續作,但對銀行來說成本相對較高,而降準作用更加突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用好降準、再貸款等政策工具”,本次降準是落實上述會議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的當下,降準0.25%而不是0.5%,表明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不會實施“大水漫灌”措施。

            在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的情況下降準,表明降準不只是向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的這一功能。全面降準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一,向銀行體系釋中長期放流動性,維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如此次降準,向銀行釋放中長期資金約5500億元。第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穩住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有所抬升的勢頭,增強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的持續性。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70億元。第三,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信心和和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同時引導銀行更好地助力穩增長、促發展。

            央行宣布降準之后,市場預期本月LPR將有所下降。但3月20日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均與上月持平。這是LPR自2022年8月下降之后,連續7個月維持不變。3月15日央行開展MLF和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75%、2.00%,均與上月持平。LPR由兩部分組成,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與加點,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中標利率。一般而言,MLF中標利率如果未變,LPR調整的可能性較小。本月MLF中標利率未變,已經意味著本月LPR下降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本月LPR維持不變符合預期。而且,今年以來信貸擴張過快導致銀行負債壓力加大、成本增加。如近期銀行同業存單量價齊升,3月1日至15日同業存單加權平均利率為2.66%,高于1月2.45%、2月2.58%的平均利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減少加點的動力不足。

            今年以來,一系列穩增長、促發展的措施加快出臺,1—2月信貸增長遠超預期,經濟恢復態勢不斷穩固。下一步是否需要調降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降,還需要繼續觀察。此外,本月LPR維持不變,還可能考慮到貸款利率已經處于歷史低位以及內外均衡等問題。2022年以來,我國LPR已經下降3次,企業貸款利率處于較低水平。而在美國仍然進行加息的情況下,LPR維持不變,也有助于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但是,3月27日降準落地之后,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增加,資金成本下降,銀行減少加點或有動力和空間。因此,下一步LPR仍有下降的可能。1—2月雖然信貸增長迅猛但仍然呈現“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住戶貸款增長較為緩慢,居民部門消費和投資需求低迷。應高度重視居民部門信心較弱、需求不足等問題,繼續引導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適度下行,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提振居民住房消費需求,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應加快采取綜合措施,努力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費的意愿和能力,穩住和擴大居民日常消費和大宗消費。

            作為近年來少數幾個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我國貨幣政策近年來雖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并未超發貨幣,未實施“大水漫灌”等寬松手段。而且我國物價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從2月數據看,CPI同比僅上漲1%,通脹形勢溫和可控,未來通脹壓力并不大。此次降準之后,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6%,還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未來降準仍有一定空間。同時,央行應更多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使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從全球看,近期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及瑞士信貸風險事件等,在一定范圍內推高恐慌情緒,加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我國貨幣政策應堅持內外均衡、以我為主的原則,繼續進行適時適度調整,以更好地應對內外部復雜多變的多重挑戰,更好地維護國內金融市場穩定,助力經濟增長和風險防范。

            董希淼系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

            為你推薦

            猜你喜歡

            收藏成功

            確定
            1024你懂的国产日韩欧美_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五月丁香合缴情网_99爱之精品网站

            <listing id="lnlbz"></listing>

                <address id="lnlbz"></address>
                <form id="lnlbz"><th id="lnlbz"><listing id="lnlbz"></listing></th></form>

                    <form id="lnlbz"></form>

                    <progress id="lnlbz"><nobr id="lnlbz"></nobr></progress>

                    <address id="lnlbz"><sub id="lnlbz"><menuitem id="lnlbz"></menuitem></sub></address><listing id="lnlbz"><font id="lnlbz"><cite id="lnlbz"></cite></font></listing><thead id="lnlbz"></thead><rp id="lnlbz"></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