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6月份和上半年社會融資和金融數據統計報告。在經歷4月、5月連續兩個月的相對疲軟后,6月份金融數據“觸底反彈”,總體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出宏觀經濟正在復蘇回暖。同時,對金融數據改善應全面客觀地分析,正視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加快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回升的一攬子政策。
報告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0.1個百分點;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05萬億元,同比多增2296億元;初步統計,2023年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4.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億元。從上半年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5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億元。
總體而言,6月份社會融資和信貸投放在5月份觸底之后,呈現季節性回升的態勢,部分數據好于預期。6月末M2同比、環比增速雖然都有所回落,但仍然處于高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 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環比多增2.67萬億元,同比少增9859億元,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減少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高。6月份金融數據觸底反彈,表明隨著支持經濟持續回升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市場信心和預期回暖,融資需求有所修復。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信貸投放靠前發力,有效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為宏觀經濟恢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人民幣貸款是主要貢獻項。6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10個基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金融管理部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都推動了信貸投放特別是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
從結構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81萬億元,占人民幣貸款增量的81.44%,是人民幣貸款增長的主要貢獻項。其中,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票據融資同比大幅減少,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同時,應該看到,上半年信貸增長呈現“企業強,居民弱”格局。上半年住戶貸款增加2.8萬億元,在去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僅多增0.62萬億元。其中,住戶中長期貸款增加1.46萬億元,同比少增0.1萬億元。這與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疲弱、商品房銷售下滑情況基本吻合。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為零、環比下降0.2%,前6月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5.4%、環比下降0.8%,上半年累計同比下降3.1%。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恢復動能進一步弱化。特別是制造業方面,需求不足帶動生產走弱、庫存去化、價格下跌;非制造業方面,服務業維持較高景氣度,但已經出現放緩跡象,服務業和建筑業新訂單均降至收縮區間。
下一步,要正視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支持經濟持續回升的一攬子政策措應全面出臺、盡快實施,盡最大的努力穩住宏觀經濟恢復勢頭。應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主動發力,繼續助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大力提振各類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
要高度重視住戶部門信心較弱、需求不足等問題,應盡快調整優化住房限購、限貸政策,繼續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加快采取下調首付比例、取消“認房又認貸”、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措施。目前住房信貸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應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應繼續實施降準降息,引導LPR尤其是5年期以上LPR適度下行,進一步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同時,加快采取綜合措施,穩住和擴大居民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
如果宏觀政策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跨周期調節力度,特別是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快調整、居民就業和收入逐步改善,下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投放有望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全年增量有望分別達到35萬億元、25萬億元,為經濟和社會持續全面恢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董希淼系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