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通信學會、“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科創中國”京津冀掛點工作組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智能金融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顒右劳?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平臺,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這一當今全球熱門技術,探討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我國金融領域的應用創新成果和全球智能金融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沈潔,黨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田文,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科創中國”京津冀掛點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團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原中國銀保監會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陳偉鋼、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卓琦、民建中央信息技術專委會副主任杜承霖、江艾蕓等相關領導及嘉賓出席了論壇。
沈潔,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沈潔致辭時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今年5月北京市先后發布《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和《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到2025年北京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今天我們將共同見證北京市科協、“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以聯合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發起成立“金融大模型生態計劃”,就是要匯聚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協同促進大模型相關政策落地、標準研用、技術創新、人才培育、產業孵化等體系化建設,助力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建設。
張延川,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表示,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革命性技術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賽道。加快我國人工智能及其在金融這一國民經濟核心領域的應用創新意義重大,關系到我國科技自強自立和金融業的未來發展。中國通信學會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專門成立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發展專家委員會,積極倡導推進智能金融領域開展有深度、高層次的學術和產業交流,加強前沿技術的研究引領,促進產學研用的結合,取得積極成效。今天將啟動的金融大模型生態計劃,旨在搭建科技界與金融界的合作橋梁,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推動我國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
楊竑,“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團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
“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團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表示,智能金融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金融的全面融合,不斷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全面服務實體經濟普惠民生,是當前從業者的重大課題?!翱苿撝袊苯鹑诳萍籍a業服務團是在中國科協統一領導下,由金融、科技、產業界專家學者和相關協會領導組成的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科技服務組織,自成立以來在金融科技領域做了眾多嘗試,包括召開“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創新論壇暨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會等年度行業大會、持續發布《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概覽:創新與應用前沿》等重點行業發展報告、組織系列金融科技專題交流研討和創新創業大賽等,取得良好結果,被中國科協認定為“科創中國”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發展高端智庫,并入選中國科協產業服務團示范項目。
陳銳,“科創中國”京津冀掛點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
“科創中國”京津冀掛點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銳表示,中國科協是富有歷史厚度、情感溫度和時代高度的科技群團,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作為中國科協的直屬機構,承擔著建設運營國家科技傳播中心的使命任務,打造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中國科技界全媒體中心、現代化科技成果傳播平臺以及國際科技組織總部服務基地。希望“金融大模型生態計劃”聯動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參與到未來高端會展、科技論壇、前沿領域的探究,以及新的品牌傳播等各方面,助力科技產業與金融良性循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在金融與科技新場景中實現融合,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鄭緯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作題為《知識驅動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新潛力》的主旨報告,大模型在金融領域應用有很多潛力,但它仍然存在可能產生錯誤回答和不準確的回答、可解釋性弱、難以解釋決策和生產過程、自身推理能力差、訓練成本高等問題。他結合圖計算的典型應用實例、大語言模型應用的限制、大語言模型的本質等方向進行闡述。鄭院士提出了利用大模型和圖計算相結合解決金融問題的新思路。
陳靜,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金融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金融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陳靜作《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能要切實為提升金融的核心功能服務》的主題分享,指出要發揮通用和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術優勢,集中力量切實為實體經濟服務,為現代社會的民眾服務,集中體現在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和支付服務;要著力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從而降低實體經濟和社會的融資成本;要有效提升金融機構風險防控能力,為數字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陳偉鋼,原中國銀保監會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
原中國銀保監會黨校副校長、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正局級監事陳偉鋼表示,任何技術或工具都有兩面性,大模型應用于金融,可能帶來變革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監管必須及時跟上。人需要有溫度、真感情,銀行或金融服務,無論采用多么先進的技術或機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服務。
呂仲濤,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
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在《金融行業AI大模型落地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回顧了大模型發展情況和技術特點,指出商業銀行可以聚焦遠程銀行、基層網點等大基數員工群體共性需求,持續加大新技術面向全業務流程的綜合化應用,形成端對端的業務智能化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銀行服務的工作績效,并分享了工商銀行在遠程銀行、智慧辦公、智能研發等方面所作的積極探索。
來自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廊坊銀行、廣發證券、陽光保險、北京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建信金融科技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從各自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探索與實踐。
圓桌論壇
此外,還有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信通院、IEEE數字金融與經濟標準委員會、平安銀行、光大信托、恒生電子、京東科技、將門創投的嘉賓聚焦“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與展望”話題,闡述觀點、碰撞思想,探討行業新機遇。
金融大模型生態計劃啟動儀式嘉賓合影
在與會人員的見證下,北京市科協、中國通信學會、“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服務團、“科創中國”京津冀掛點工作組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金融大模型生態計劃”。
來自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創新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創新服務中心、北京科技社團服務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數字金融工作委員會、中國數字金融合作論壇、中國通信學會創新驅動工作委員會、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人工智能工作委員會、中國網傳播、中關村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創新聯盟、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IEEE數字金融與經濟標準委員會、等來自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研究機構的300余人參加活動。(稿源:機構投稿)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