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罕見地在中午時分發布8月金融數據。應該說,8月金融數據超預期回升,表明在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之下,市場信心和情緒有所轉變,信貸需求得到有效激發,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不斷穩固。同時,對8月金融數據要全面客觀地看,既要看到數據背后的積極變化,也要看到目前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傮w而言,經濟仍在筑底之中,政策仍需繼續發力。
從總量看,8月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均實現環比、同比多增,好于預期,其中8月新增貸款更是創下歷史同期峰值。數據顯示,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2萬億元,環比、同比多增2.59萬億元、6316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36萬億元,環比、同比多增1.01萬億元、868億元。8月是信貸投放的傳統“小月”,信貸增量總體不大,如疫情前的2019年8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1.21萬億元,過去三年8月人民幣貸款平均增量為1.25萬億元。而今年8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36萬億元,不僅在去年較高基數上實現同比多增,還好于季節性規律。這表明,在多重積極因素作用之下,市場信心和預期加快轉好,有效融資需求正在恢復。
更重要的是,判斷有效融資需求恢復情況和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不應單看一個月的金融數據。單月數據容易受到基數以及臨時因素影響,難以準確地反映市場真實變化和發展趨勢。7月金融數據相對疲弱,一度引發市場擔憂,但這與二季度提前透支以及季節性因素有關。從今年前8個月情況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420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7.44萬億元,同比多增1.76萬億元。無論是社會融資規模還是人民幣貸款,前8個月均實現同比多增,這表明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和信貸投放的內生動力仍然不弱。8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6%,增速雖然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1.6個百分點,但仍然處于高位,金融支持服務實體力度仍然較大。從信貸投向看,此前公布的數據表明,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重點支持,信貸增速顯著高于平均增速。
8月金融數據企穩回升,與政策層面加快調整、有力支持密不可分。近期,財稅、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政策加快落地實施,有力提振了市場預期,穩定了市場信心。從金融政策看,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總體上可以概括為“123”——一次降準,3月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向銀行體系釋放中長期流動性約5500億元,每年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約70億元;兩次降息,6月兩個期限LPR各降低10個基點,8月1年期LPR下降10個基點,引導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三次調整住房信貸政策,降低首套、二套房貸首付比例,降低二套房貸利率下限,引導銀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同時,財政部等部門對居民住房置換實現退稅優惠,地方政府加快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部分城市還取消限購、限售措施。這些政策措施調整力度大,出臺速度快,直達精準,協同發力,有效地降低了企業和居民的負擔,提升了市場主體擴大消費、投資的意愿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信貸投放中“企業強,居民弱”的格局仍然延續,結構還應進一步優化。在8月1.36萬億元的人民幣貸款增量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9488億元,同比多增738億元,環比多增7110億元,是信貸增長的主要支撐。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由7月的49.3%回升至49.7%,實體經濟回升促進信貸需求平穩增長。但從同比數據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量主要來自票據融資增長1881億元,而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分別少增280億元、909億元。在企業貸款利率處于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企(事)業單位貸款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反映出企業信貸需求有待更有效激發。8月末, M2與狹義貨幣(M1)“剪刀差”持平維持在8.4%高位,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濟活力仍顯不足。
從住戶部門看,8月住戶貸款結束了7月的負增長,但僅增加3922億元,同比少增658億元。其中,住戶短期貸款增加2320億元,同比多增3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602億元,同比少增1056億元,連續兩個月同比少增,與同期全國房地產市場表現一致。這表明,居民住房消費意愿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提振。相信隨著調整優化后的住房信貸政策落地實施,以及各地正在放松限購、限售措施,居民住房負擔不斷減輕,住房消費意愿和能力將進一步釋放,住戶貸款有望走出低谷、穩步回升。下一步,建議取消過于嚴苛的限購限售措施、調整存量二套房貸利率等,繼續從需求側發力激發居民住房消費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宏觀經濟運行持續好轉。
(董希淼系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