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9月15日,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在我國經濟處于回升接力的關鍵時刻,央行宣布全面降準、下調政策利率適當其時,體現篤定不移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的信心和決心。下一步貨幣政策仍有調整空間,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
此次全面降準,是繼3月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之后,年內第二次實施降準。央行在6月和8月兩次降息、全面優化住房信貸政策等大招之后,短期內再次實施全面降準,顯示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堅決有力,精心呵護市場流動性。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降準落地實施時間非常之快,超出預期。此前,一般在降準決定宣布之后10天左右才正式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如3月17日央行宣布降準,但正式落地實施是3月27日。而此次是9月14日宣布,一天后9月15日立即實施。
但此次降準,仍在意料之中,符合市場期待。從全球看,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發達經濟體快速加息帶來疊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減弱。從我國看,國內經濟運行面臨預期轉弱和需求不足、重點領域風險累積等問題。盡管8月金融數據超預期回升,表明信貸需求得到有效激發,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有所穩固,但目前仍然面臨不少挑戰,企業融資需求的可持續性以及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都有待提振??傮w而言,經濟仍在筑底之中,政策仍需繼續發力。因此,宏觀政策應更加積極有為,主動發力。由于過去三年我國并未實施強刺激政策,從近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看物價也處于較低水平,貨幣政策調整空間較大,有條件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降準之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確有一定下降空間。
降準在當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從降準時間點看,此次降準在9月中旬實施,并非隨意而為,而是精心選擇,具有現實必要性。8月下旬以來,市場流動性在地方債發行、稅期高峰、監管考核等因素影響之下,明顯加大,貨幣市場利率呈現上行態勢。據財政部消息,今年新增專項債券力爭在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資金力爭在10月底前使用完畢。地方債發行提速,金融機構認購繳款將抽離大量流動性。每月15日前后通常是繳稅高峰,疊加流動性指標等監管考核,銀行流動性壓力階段性增大。因此,通過實施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向市場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的必要性大。
從重要性看,當前實施全面降準,將起到“一箭三雕”的積極作用。
第一,降準可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預計本次降準,向銀行體系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5000億元,優化銀行流動性結構,滿足銀行加大中長期信貸投放的流動性需求,更好地穩住貨幣信貸總量。
第二,降準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緩解銀行因存量房貸利率下降等帶來息差和利潤下滑的壓力。本次降準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70—80億元,引導銀行保持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持續性,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第三,降準可進一步向市場傳遞強烈的政策信號。降準是較為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表明央行有決心、有能力運用豐富的政策工具助力實體經濟企穩回升,有助于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提振市場主體情緒。
盡管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但并非意味著貨幣政策“大水漫灌”。此次降準步長仍為0.25個百分點,且不包括已經適用5%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總量適度,力度適中。值得注意的是,9月14日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從2.15%降至1.95%,為2022年9月以來首次下降。今年6月和8月政策利率兩輪下降時,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均未發生變化,此次下降應視為對前兩輪其他政策利率下降的補降。今天央行同時開展7天期逆回購和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均與上次持平。因此,預計本月LPR將保持不變??傮w而言,兩次降準、兩次降息的政策效果將脈沖式持續釋放,市場流動性總體上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本次降準后,我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未來還有一定下調空間。
除了總量工具之外,下一步應進一步發揮好結構性工具作用。目前我國共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17個,在支持小微民營、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方面,結構性工具的使用仍有不小空間。如延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工具期限,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繼續助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降低失業率;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配合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創新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如有需要,還可以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
同時,還要加強政策協調,更好地發揮政策集成效應。應綜合用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讓各類政策更加協調,協同發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顯。特別要運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更精準有力地刺激消費和提振投資,更充分地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促進宏觀經濟運行持續好轉。
(董希淼系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