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常熟農商銀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分體系建設
案例簡介
為全面推進縣域市場主體信用建設改革,加大對個體經濟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政府和金融等多維度數據,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傾力打造個體戶信用評分和信用預測模型,全方位展示市場主體信用畫像,準確預測市場主體的未來信用風險,有效防范潛在的信用危機;建設個體戶金融風控和營銷模型,助力銀行信貸風控和營銷領域,為個體工商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1)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分模型:基于誠實守信、合法經營、規范自律、違法失信、社會責任和基本屬性等維度,利用政府、銀行、市場主體自主申報數據,開發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分模型,用于評估個體工商戶信用情況。
(2)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預測模型:以探查的信用特征為數據底座,在觀察期收集信用歷史數據,衍化出可用于預測主體行為特征,在表現期收集主體信用表現的數據特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預測模型,計算市場主體存在潛在信用風險的概率值,并對于概率較高的主體,政府、金融機構等可重點管控。
(3)個體工商戶銀行金融風控模型:銀行金融風控前置模型基于個體工商戶的多元信用負面信息構建,以確保在執行信貸風控審核前能夠精準識別和過濾具有嚴重信用風險的客戶,優化提升貸前審核流程,降低信貸風險。
(4)個體工商戶銀行營銷模型:挖掘個體工商戶潛在資金需求,結合政務、銀行征信等數據,從個體工商戶的基本信息、交易歷史、信用記錄、客戶在線行為等信息分析,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個體工商戶資金需求意向度,實現針對個體工商戶的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1)促進政銀合作,創新業務發展模式,深入挖掘政府與金融的交匯點,共同拓寬銀行服務領域和應用場景,打造特色信用領域解決方案,推送生態共建,將銀行金融服務融入城市生活和建設中,大力推廣運營,協助業務拓客,賦能銀行業務高速發展。
(2)基于政務大數據,以金融數據為輔助,依托云計算和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建立數學模型和算法,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表現、管理能力、市場競爭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分析,輸出個體工商戶的信用評分、模型等信用數據產品。
(3)數據安全方面,利用隱私計算技術,在銀行與政府側共同部署隱私計算平臺節點,通過提升聯邦數據及計算過程的隱私性,且數據不出庫,保障數據安全,從而實現高效安全的數據共享交互。
(4)入駐市個體工商戶信用服務平臺,進一步拓寬個體工商戶融資渠道,為個體戶提供小微貸款、投資理財、信用卡、供應鏈等全方位金融服務,解決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提升銀行信貸業務的整體效益,優化風險管理策略,也助于加強市場監管,提高政策實施效率,優化營商環境。
(5)創新銀行業務模式,并根據市場主體信用評分和等級差異、融資需求,可針對性開發建設信用類特色貸款產品,推出差異化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同時有助于市場主體主動提升自身信用狀況。
(6)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分數據產品可作為數據產品上架至蘇州數據要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供政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參考,并通過權威媒體、官方網站、供需對接活動等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進行重點宣傳推廣,促進各生態伙伴開展全面廣泛的合作,加速推動產品落地。
(7)采用定制化合作服務模式,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信用評分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此外,還可以探索與各地其他金融機構、商業機構等合作,合作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分析等,共同開發新的信用評分數據產品,拓展市場份額。
項目效果評估
聚焦個體工商戶的信用評估挑戰,致力于解決信用畫像不全、評估標準不統一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疏解政府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信用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等數據流通卡點、堵點問題。加快加強公共信用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深度應用,賦能政銀數字化合作,開展公共信用數據和金融數據聯合建模,助力企業發展,加速信用數據價值化,推進數字金融場景融合發展,突破傳統信貸業務規則,建立基于信用評價為基礎的全新授信策略,快速高效識別企業資金需求,最大程度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問題,提供融資便利服務。
項目牽頭人
阮岳榮 常熟農商銀行政銀數字化共創共建實驗室負責人
項目團隊成員
黃星宇、支宇航、張穎、糜浩宇、瞿佳瑜、朱鋮、周默涵、蘇陽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