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近日發表署名文章表示,雖然穩定幣立法對于加密貨幣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仍存在一些內在問題與挑戰。例如,一是穩定幣作為Web3世界的“類貨幣局”制度安排,同時也面臨缺陷,如無法有效應對加密貨幣(資產)市場波動性與可能的流動性沖擊,并且現實世界中法幣及其資產的脆弱性,同樣也可能傳導到加密世界中,反而增加了其非穩定性。
二是近年來在《G20關于加強跨境支付的路線圖》指導下,各國都在積極推動解決跨境支付的傳統難題,并且逐漸聚焦于三方面:支付系統的互操作性和擴展;法律、監管和監督框架;跨境數據交換和信息標準。事實上,跨境支付的真正痛點不在于技術的先進性,而在于規則、規制、標準與規范差異,當納入主流監管的游戲規則之后,穩定幣的跨境支付效率必然受到影響。
三是所謂的穩定幣推動構建“鏈上布雷頓森林體系”,仍存在內在不可持續性。我們知道,“特里芬難題”預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其強調一國貨幣若要承擔全球貨幣職能,必須同時滿足“提供充足流動性”與“維持幣值穩定”兩個相互沖突的目標,最終導致體系不可持續。在“新特里芬難題”之下,如美元穩定幣以作為安全資產和信心存疑的美元資產作為支撐,增強自身的穩定性與可信性,反過來又試圖反哺美元資產的穩定性,其邏輯也難以自洽。雖然穩定幣增加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彈性,但由于放棄了“超主權”,也無法解決其固有缺陷。
四是國際協調與互聯互通問題。當前的全球貨幣體系、支付體系如同龐大的復雜網絡體系,已經面臨諸多兼容問題。當這一僵化體系納入穩定幣,再加上各國法律制定、實施與應用還處于萌芽狀態,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監管摩擦與挑戰,穩定幣與傳統體系的跨境互聯互通也面臨更多障礙,這反而可能對原有穩定幣的使用范圍帶來收窄影響。
五是其風險與價值的平衡,任何金融創新都不能只是少數參與者的“空轉游戲”,而是要給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就業等帶來切實好處。除了跨境支付之外,穩定幣支撐的鏈上交易還需要進一步彰顯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同時,未來在弱監管或監管之外的加密貨幣(資產)市場如果爆發更多風險沖擊,那么對于穩定幣也會帶來深遠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