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溫度,藏在每一次順暢通行里。
當數字支付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而成為城市運行的神經末梢,中國銀聯正在用“看不見的力量”,讓一張卡、一部手機,打通出行的每一站、每一程。
6月28日,銀聯卡閃付過閘功能正式從磁浮線試點擴展至上海軌道交通全線網。從兩周前磁浮線單點測試到如今覆蓋上海軌道交通全線網,中國銀聯推進以“卡碼Pay”為支點,持續提升各消費領域支付便利性的提升。目前,中國銀聯“卡碼Pay”已覆蓋全國46城地鐵、1760個地市(縣域)公交網絡,正構建起一個智慧出行的全新生態。
上海軌交 “一拍即過”
“卡碼Pay”三位一體打造交通支付多元化
目前,上海軌道交通網絡規模龐大,運營總里程達896公里,擁有21條線路、517座車站,每天承擔全市超過77%的公共交通出行量。銀聯卡、手機Pay等多元支付方式實現消費過閘、即刷即走。對于持卡人而言,只需開通小額免密支付的銀聯IC卡或手機Pay,即可實現“一揮即過”的便捷體驗。技術實測顯示,高峰時段該支付方式過閘可提升通行效率30%以上。它的全面應用,也將極大地方便入境抵滬的外地、外國旅客在滬交通出行。
最先觸達一個城市的,不是語言,而是支付。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數據,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門戶城市之一,2025年前5個月,上海已接待入境游客超過339.6萬人次,同比增長37.7%。中國銀聯作為全球國際卡組織,此次交通便利化服務升級,也充分洞察到了入境游客的需求。國際游客持銀聯境外IC卡、銀聯-Visa雙標芯片卡,可直接拍卡過閘無縫銜接上海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網絡,更能在便利店、餐飲等場景便捷消費。讓國際游客從入境首站便感受到絲滑的支付便利,更通過打通“入境-消費”全鏈路,助力上海打造更友好的國際旅游消費環境。
上海的銀聯卡、手機Pay等多元支付“一拍即過”在全線推廣并非孤例,而是銀聯在超大型城市構建智慧交通網絡的延續?;赝?020年,北京地鐵已開啟銀聯支付便利化的先河。京滬兩地的共同模式在于:持卡人無需額外操作,只需將銀聯片或手機貼近閘機,即可快速通行。此次在上海軌道交通的全面升級,更是覆蓋境內外主流銀行卡及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乘客持銀聯境內外IC卡、銀聯-Visa雙標芯片卡,或使用銀聯手機Pay,均可在上海市全線網各座車站閘機直接刷卡,快速過閘。
“實體卡+手機Pay+乘車碼”三位一體的方案,打通實體銀行卡與數字支付邊界,“支付無界”既滿足老年群體持實體卡的習慣,又適配年輕人手機Pay的便捷需求,還提升外籍來滬游客在交通出行中的支付便利性。滿足全年齡段、全客群的需求,打造境內外用戶無差別支付體驗。
銀聯網絡全國布局
多層次智慧出行普惠便民聯接城鄉
真正的普惠,不止于覆蓋,更在于包容。
上海軌交“一拍即行”的便捷體驗,正是中國銀聯構建全國性智慧支付網絡的生動縮影。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指引和人民銀行指導下,中國銀聯持續推進“錦繡行動2025”,充分發揮重要金融基礎設施職能,精準識別“二老”(老年人、外籍人士)等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以“卡碼Pay”多元支付技術為支點,讓便捷支付惠及每一個個體。
在交通出行領域,銀聯“卡碼Pay”支付方式已覆蓋包括北上廣深等全國46個城市的地鐵,1760個地市(縣域)的公交。除了地鐵公交,“卡碼Pay”服務還廣泛覆蓋鐵路、航空、自駕出行等領域。目前,全國所有高鐵車站人工售票窗口均已支持銀聯卡受理,中石油、中石化全國所有油站均已實現銀聯“卡碼Pay”多元支付方式受理,智慧出行大生態業已形成。
從上海軌交“一拍即行”的便捷體驗,到縣域公交“一掃即乘”的普惠服務,交通只是起點,“智慧出行”背后是一張全域生活支付網。支付便利化的背后是中國銀聯深入推進“錦繡行動2025”,構建開放、包容、多元支付生態的生動實踐。
未來,銀聯將繼續秉持“支付為民”初心,深化與產業各方合作,持續拓展“卡碼Pay”應用場景,為境內外用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務,為構建綠色、智慧、包容的現代交通體系貢獻銀聯力量。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