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政策并擴大適用范圍,擴大開放更大激發消費潛力。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有利于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和新動能成長,增加消費和就業。
從本次會議來看,消費一詞被反復提及,這無疑將是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之一。作為長久以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消費居民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在高消費需求下,消費金融也就應運而生,所謂消費金融,是指一種為滿足居民對最終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而提供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比如信用卡就是傳統消費金融的一種。根據央行發布的信貸數據,消費貸款已經成為居民貸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數額也由2015年1月的15.7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5月的33.9億元,增幅達到了116%。毫無疑問,消費金融正在經歷著快速的發展,而從宏觀層面來看,消費金融的誕生還蘊涵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一方面,消費金融能夠有效的刺激消費需求。商務部數據顯示,自從2015年來,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在50%左右,但是相較于發達國家動輒70%的貢獻率,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正說明了我國的消費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而消費金融的出現,不僅豐富了消費選擇、擴寬了消費渠道,而且正好能夠有效地填補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刺激消費以達到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另一方面,消費金融的出現將會有助于推動我國消費升級。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我國的GDP保持了年均10.5%的驚人增速,到2016年,人均GDP已經突破8000美元這一公認的消費升級窗口,居民財富有了一定的積累,GDP增速也逐漸放緩。實際上,我國當前的趨勢跟上世紀80年代經歷消費升級的日本極其相似,只不過目前我國暫時還處于消費升級的初期。而想要完成消費升級,就絕對不能忽視消費金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消費金融在我國已有近十年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興起,極大的推動了居民消費升級,首先,相比起申請門檻高、手續復雜、放貸慢的銀行貸款,以螞蟻花唄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其次,消費金融的出現,令“超前消費”變為現實,即便當期的收入不能覆蓋所購買的商品,也能通過預支的形式獲得商品,提高生活品質。
當然,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好處不僅是消費者在享受,商家也屬于受益者,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不少商家已經把花唄當成了付款方式之一,這對于他們提高銷量、提升銷售額起到了關鍵作用。
以現實為例,“雙十一”的成交額逐年攀升,到2018年已經超過2000億元,而在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交易額都是由螞蟻花唄這一類互聯網消費金融貢獻。
當然,當前我國消費金融還存在不少亂象,不規范的企業和無場景的消費貸還有不少,監管者也應識別其中的風險,做到有褒有壓,才能讓這一類型的金融服務健康發展,促進實體經濟轉型提升。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