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持牌消費金融機構2019年上半年財報最近陸續出爐。截至9月1日,至少有11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對外披露最新財報數據。2019年上半年,11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有5家總資產跨入“百億”行列。2019年6月末,11家中至少有8家總資產較去年同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增速為81.62%,平均規模擴張速度很快。
雖然整體規模大幅擴張,但從財報數據看,更直接的特點是增速分化比較明顯。首先,頭部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擴張速度明顯放緩,一些中小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仍然呈現高增長態勢,但行業總體的規模擴張在放緩。其次,相比資產規模,消費金融機構的業績仍然較低,而且明顯分化。2019年上半年,11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同比平均增長62.71%,凈利潤達到1億元以上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有5家,頭部平臺業績波動較大。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于各種非法消費貸進行了一番整治,今年消費貸機構的財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就目前的財報看,我們可能需要承認,當前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的確有限,消費金融對于消費的促進作用也有限。
消費金融市場形成這樣的狀況,首先是因為消費金融產業的發展路徑。我國消費金融產業的發展始于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開展。在其整個發展過程中,商業流通企業介入很少,幾乎是銀行主導。不要說中古開始就有信貸消費的歐美社會,僅以社會文化和高儲蓄習慣的日韓來比較,我國對于零售業在消費金融方面的發展限制非常多,貸款資格必須由金融監管批準,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雖然過去這些年,不斷有各種新型金融機構出現,但金融仍然是許可監管的架構。作為非金融機構的零售業,很難直接介入消費信貸領域,所能做的一般就是在支付領域進行拓展。
這也導致一個普遍的問題,金融機構推動消費金融,其實很難找到消費場景。除了阿里、京東、美團等幾家大型電商企業,很少有企業具有規?;南M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支付端拓展消費金融,而一般消費金融機構很難找到消費場景。
銀行主導的消費金融除了場景難擴展以外,也很容易發生變異。商業流通企業由于掌握了消費場景,可以在整個消費過程中對消費者信用進行積累,放貸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現金流做取舍。但是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并沒有這些條件,消費金融很容易變異成為金融消費,從一種信貸消費演變為信貸本身。在利差收益的誘惑之下,很容易變成各種高利貸的通道。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有著14億人口的規模,但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均衡,城鄉二元分割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并非是一個完全統一集中的市場。雖然信貸消費是古已有之的商業模式,但真正變成現代的消費金融,則是大都市化之后的產物。零售業從一個門店變成連鎖店,從小場景買賣變成集成大場景的購物和多元消費。這種規?;蛨鼍岸鄻踊?,零售企業可以有巨量的現金流周轉,同時能有足夠多的交易記錄來征信,這才能主動推動消費金融。日本消費金融起步是豐田、松下這樣的大制造業企業的銷售公司,進一步發展則是零售企業直接推動,著名的JCB就是日本餐者總會推出的,實際起源于餐飲業。
所以,真正推動中國的消費金融發展,而非再次陷入金融消費大發展、消費貸亂象的陷阱,消費金融的發展本身應該是以社會流動為基礎。隨著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消費金融本身的潛力仍然有待于發掘,如何集中力量在一些地區和相關領域先推動,其實是值得細致打磨一番的。同樣,我們也必須明確,對于零售企業乃至于生產企業而言,一個有效的消費金融市場,也是其積累信用、細分市場需求的重要支撐,非常值得它們參與。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