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5月22日,中國建設銀行運營數據中心副主任常冬冬在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金融專場發表演講。他談了傳統銀行面臨的挑戰,建設銀行金融科技戰略,以及建設銀行的典型實踐等三個方面的話題。
傳統銀行面臨的挑戰及建行應對之策
常冬冬認為,銀行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銀行正在消失。他指出,科技公司正在沖擊傳統金融領域,傳統商業銀行的生存空間被逐步縮小。據高盛的分析,金融脫媒愈演愈烈,融資對銀行貸款的依賴下降。存款與投資、融資與貸款、支付與結算等或逐步被取代、或減少,或被瓦解。
這些變化在催促銀行自身進行改變,金融科技的發展業在銀行業呈現出三個狀態。
1、金融科技過去式:獨立發展。業務以線下為主,由于網點服務所限,銀行難以覆蓋長尾客戶。
2、金融科技現在式:跨界結合。銀行業務逐步線上化,強調線上獲客和維系客戶關系的能力。金融科技公司逐步向價值鏈上游遷移,以場景滲透完成金融脫媒,掌握客戶偏好和行為數據。
3、金融科技未來式:生態重構。銀行堅持專業、穩健的價值主張,優勢在牌照、成本、風控、線下網點。傳統經濟,最典型的特征是發展,特征是大魚吃小魚,銀行主要是依靠線下。金融科技的未來式也可以叫金融電子化關系。
面對這些挑戰,建設銀行的轉型之道是制定“三大戰略”,開啟“第二曲線”。
常冬冬解釋說:所謂三大戰略指的是住房祖貸、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讓金融服務深度融入生產、生活場景,提高配置效率,由“金融”轉向“融智”。
所謂第二曲線,是圍繞B端、C端和G端三個維度開啟轉型和重構,重新定義新時代銀行的功能找到銀行新的角色定位。B端賦能:營造共生共榮生態,做企業全生命周期伙伴;C端突圍:回歸大眾,做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
建設銀行的TOP+戰略和“ABCDMIX”技術聚焦
常冬冬表示,對“金融科技”普遍認可的是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即,“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形成對金融市場,機構及金融服務產業重大影響的業務模式,技術應用以及流程產品”。他認為,金融科技時代要求從頂層設計,攜全行之力一起來發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會上,常冬冬梳理了建設銀行金融科技的“TOP+”戰略和“ABCDMIX”。
建設銀行金融科技“TOP+”戰略, “T”是科技驅動,“O”是能力開放,“P”是平臺生態,“+”包容創新,最后要造成金融科技的基礎能力。產品定制化重新回歸到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全集團的解決方案要圍繞客戶出發。面向企業要做到一企一案,把客戶的體驗重新拉回來。
經營協同是可以做到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因素,包括總分行之間,還有海內外之間要做好協同的經營、協同的管理、協同的信息,包括合作的心態方面,合作的行業方面,需要和金融產品結合起來,共同構建生態環境。其目標是: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讓客戶滿意的,高質體驗的生態環境。
其中T主要是進行核心技術聚焦——“ABCDMIX”,A人工智能(發動機):建立人工智能服務平臺;B區塊鏈(助推器),平臺+應用共筑區塊鏈生態;C云計算(發射器):十三大云能力,賦能建行和合作伙伴。D大數據(燃料):打造大數據云平臺,深度發揮數據的價值;M移動計算(傳遞媒介):匯集全行業業務和技術資源,打造移動支付產品。I物聯網(傳遞媒介):推動物聯網生態建設、智慧大樓、網點、數據中心等。X是現在還沒有商用的一些前沿技術,如5G和量子計算等。
這些是建行實施金融科技戰略主要依賴的技術。
“O”是能力開放,打造銀行的應用商店。技術開放,共建共享共贏。把整個建設銀行的能力開放,讓別的金融機構可以快速構成自己的金融服務能力。
“P”是平臺生態,構建自我平臺、連接合作伙伴平臺,站在平臺連平臺,共同構建用戶生態圈,提升經營客戶。G端:提供政務服務;B端提供開放共享;C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極致與企業文化。編制完成金融科技戰略規劃,就可以推動金融體制改革。
依托騰訊云快速打造云平臺支撐環境
最后,常冬冬就建設銀行與騰訊的深入合作案例進行了介紹。他指出,依托騰訊的云計算技術闊以快速打造云平臺支撐環境,構建高標準金融平臺。
案例實踐:“一部手機辦事通”,創造了一個建行模式,強調的是長遠化的設計,強調敏捷、強調快速,強調一卡通辦。
案例收效:互聯網+政務,“指尖辦、順手辦、馬上辦”讓政務服務無處不在。
生態的建立:形成一個服務閉環,使得與客戶的聯系更加密,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戶資源。政務服務渠道和政務服務理念的變革,帶來銀行渠道轉型革命性變化。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