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進行誘導性營銷,發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權益,引起惡劣的社會影響。
因此,《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同時要求加大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幫扶力度,提高大學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識、完善幫扶救助工作機制、全面引導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等。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首先崛起了一些面向成人的民間高利貸公司,緊接著出現以理財為主要業務的互聯網金融,這些金融業務大部分都因違規已被整頓和處理。但是小額貸款公司在互聯網平臺公司幫助下大范圍深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成立了自己的小額貸款公司。人們使用互聯網時常常會遭遇一個又一個的金融服務廣告,這些平臺讓人們幾乎不用任何代價就可快速獲得小額貸款。
為了獲取更多的信貸客戶,有些互聯網公司在網絡上鼓吹消費主義,讓人們通過小額信貸購物以早日享受更好的生活和社會體驗,天長日久,各種廣告性質的視頻、段子以及推陳出新的商業活動,很容易讓一部分自制力弱的年輕人受其影響。年輕一代,尤其是一部分還沒有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也成為了透支消費的群體,各種商業銀行的調查統計均顯示出了年輕人過高的負債率。與此同時,根據央行的統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占比幾近一半。
首先,我們會看到一些商業力量的貪婪,并因此產生資本無序擴張的現象。許多巨型平臺公司都會利用自己的客戶網絡投入到小額信貸的業務,雖然他們聲稱有大數據支撐的信用審查,事實上更多地將其用于刺激和鼓勵借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
其次,一些年輕人過高比例地利用借貸作為日常生活更高水平的支出來源,最終會陷入“以貸養貸”的深淵,尤其是許多大學生還沒有獨立的收入來源,借貸會對他們形成巨大的壓力,并且對學習和生活構成影響。因此,誘導年輕人利用借貸進行過度消費最終不僅會產生金融風險,也會帶來巨大的影響深遠的社會風險。
其三,我們更要警惕一種金錢和物質導向的社會風氣。在以各種商業成功人士、商業模式為主導的商業宣傳中,似乎收入少買不起好的房子和汽車就是人生失敗,容易引起攀比的風氣。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一些年輕人不得不參與社交攀比,通過消費獲得社交自尊,這種金錢至上的文化必須得到治理。
很大程度上,年輕人借貸提前消費是經濟高增長階段的產物,一部分人過度樂觀并重視財富的增加,資本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會刺激人們盡情享樂以便獲得更多商業利潤,各種要素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形成非理性的消費文化與金融泡沫。中國能夠及時治理面向大學生的信貸投放,能夠避免在經濟周期中產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但是,對小額信貸的監管應該更加嚴格,尤其是那些非大學生的年輕人也應該被納入管理當中,避免他們也過度負債。面對市場上各種信貸產品,我們要在適當鼓勵一些有益創新的同時,嚴格加強監管,規范行業秩序。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