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金融數據和實際調研情況看,我國企業和居民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有加劇的趨勢。這是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與目前宏觀政策有關。應高度重視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等問題,采取切實的措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預期,激發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盡管2022年一季度我國金融數據總體表現較好,但其中的隱憂需要關注。數據顯示,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13萬億元,其中企業貸款新增2.48萬億元,同比多增8800億元,但從結構看仍然存在問題。在企業貸款增量中,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分別新增8089億元和3187億元,同比分別多增4341億元和4712億元。也就是說,企業貸款同比多增主要來自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的沖量。相比之下,反映企業預期和信心的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3448億元,同比僅多增148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與此同時,3月居民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3848億元、3735億元,同比分別少增1394億元和2504億元,全面弱于去年同期。由此可見,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的信貸需求,都呈現出收縮態勢。
4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4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7.4%,相比3月下降2.1個百分點,制造業總體景氣水平繼續回落。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處于榮枯線下,顯示出目前實體經濟收縮進一步加快。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對31個省份、18個行業的小微企業進行調查,其發布的普惠金融-小微指數顯示,一季度57%的小微企業市場銷量有所下降,其中27%的小微企業銷量大幅減少,較去年四季度增加近12%;62%的小微企業營業收入有所縮減,僅9.4%的小微企業營業收入正增長。
一段時間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企業和居民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問題開始顯現,目前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外部環境看,主要是國際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因素產生的影響。政治方面,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石油、銅鋁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一季度,我國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進口均價分別較去年同期上漲56.1%、37.4%和78%。受此影響,相關行業原材料價格出現了一輪明顯上漲,加重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由于國際局勢緊張,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疊加海運成本維持高位運行,導致部分行業及其上下游企業出口減少、訂單下滑。
經濟方面,以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開啟加息周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影響我國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具體而言,從三個方面對我國產生影響:美國持續加息縮小中美兩國利差,可能導致我國資本外流;加息和縮表將可能加大美股調整,進而加劇我國資本市場波動;美國如果加速緊縮進程將使全球金融市場巨幅動蕩,將可能影響我國金融穩定。近期來,我國股市單邊下跌,直接融資功能萎縮,投資者信心低迷,影響企業和居民預期。
從內部環境看,主要疫情反復和政策收緊兩個方面帶來的沖擊。疫情方面,今年年初以來,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狀態,上海等經濟中心城市進行較長時間的靜態管理,多數企業處于停工狀態,對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帶來沖擊;部分地方采取過于嚴格的防控措施,導致市場分割、物流不暢,企業難以正常生產經營,居民工作不穩、收入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主體對增加投資和擴大生產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居民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持續下降。
政策方面,部分行業和企業受政策調整影響,信貸需求被抑制,難以釋放。如去年以來,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融資“三條紅線”之下,正常融資需求無法滿足;個人住房貸款受“窗口指導”,出現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等現象。雖然今年房地產金融政策有所調整,但市場需求短期內難以恢復。一部分產能過剩和“三高”行業雖有較為旺盛的融資需求,但受到宏觀政策約束,金融機構難以進行有效投放,呈現出結構性的信貸需求不足。
從客觀情況看,非金融企業由于過去一段時間內擴張較快,部分企業杠杠率已經處于高位,繼續增加負債的空間不大。在疫情蔓延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沖擊之下,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對擴大信貸投放態度謹慎,導致出現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和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并存的現象。
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并不是一個小問題,如果需求嚴重不足進而出現“信貸塌方”,將可能影響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社會大局穩定。下一步,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盡快扭轉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加劇的趨勢。
第一,統籌平衡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盡快降低疫情防控給經濟和民生帶來的過大沖擊。要按照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適時靈活地調整防控政策措施,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杜絕擅自關閉公路入口、違法設置市場準入、不顧民生需求“一刀切”等不合理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二,宏觀政策超常規充足發力,走在市場曲線之前,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和實體經濟穩步恢復。當前市場情緒十分低迷,市場主體信心嚴重受損。應及時果斷采取更堅決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從貨幣政策看,應更加積極有為,主動發力,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力度,繼續適時實施降準降息,更好地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三,保持政策穩定性,減少政策不確定性,加強市場溝通,引導市場預期,提振信心,激發需求?!靶判谋赛S金更重要”,要通過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房地產政策持續調整,產生疊加效應,恢復和增強市場主體對未來的預期和信心,激發市場投資需求,提振居民消費需求。新政策出臺或原政策調整之前,應進行充分溝通;釋放政策信號應有充分的政策措施與之配套。
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在堅持商業可持續和風險總體可控的情況下,適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適度調整信貸制度與流程,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需求,加大對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減費讓利、紓困解難力度。
(董希淼系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