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養老理財產品“十地十機構”試點穩妥落地后,養老儲蓄業務試點也啟動在即。
《金融時報》記者從銀保監會相關部門獲悉,為進一步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供給,銀保監會正在會同人民銀行研究推出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初步擬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單家銀行試點規模初步考慮為100億元,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據了解,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特定養老儲蓄業務本質上還是一種銀行儲蓄存款,兼顧普惠性和養老性,產品期限長、收益穩定、本息有保障,可滿足低風險偏好居民的養老需求。
四大銀行獲試點資格 試點城市未定
目前,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作為一個儲蓄大國,開展養老儲蓄業務有助于推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
從去年10月份銀保監會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預告“正在研究推動養老儲蓄業務試點”以來,市場對養老儲蓄業務進展頗為關注。今年3月2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即將啟動;3月4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商業銀行研究養老儲蓄產品,探索開展養老儲蓄業務試點”。至此,養老儲蓄業務試點逐步清晰。有市場人士認為,推出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將進一步豐富從保險、公募資管產品到銀行存款等多類型的商業養老金融業務。
“四家大型商業銀行機構網點多,線上線下服務渠道豐富,存量客戶群體龐大。在四大銀行率先進行養老儲蓄業務試點,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具有養老儲蓄業務需求的居民需求,最大限度地方便更多居民辦理養老儲蓄業務?!闭新摻鹑谑紫芯繂T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儲蓄業務試點基于我國公眾儲蓄偏好來創新產品和服務,有助于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與養老理財產品、養老保險產品和養老基金產品等形成補充。
不過,目前試點城市還未確定。各地都對參與試點持積極態度,包含北京、重慶、山東在內的多地銀保監局都曾表示,支持商業銀行探索開展養老儲蓄業務試點。董希淼表示,要加快推動試點落地并盡快總結試點經驗,適時增加試點產品規模,將試點擴大到其他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養老儲蓄的需求。
產品體現養老屬性 如何定價是關鍵
此次銀保監會還透露了養老儲蓄產品的類型和期限——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由此來看,特定養老儲蓄業務實際上還是一種銀行儲蓄存款,本息有保障。
關于商業銀行開展養老儲蓄業務的基本標準和原則,可以從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了解到?!锻ㄖ分赋?,銀行保險機構開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應體現養老屬性,產品期限符合客戶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并對資金領取設置相應的約束性要求。
此外,《通知》還明確,符合銀保監會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可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范圍,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養老儲蓄產品如何定價尚未明確。目前,銀行銷售的憑證式儲蓄國債的期限主要是3年期和5年期,普通的銀行定期存款期限最長為5年。相比而言,養老儲蓄產品期限更長,定價并無先例。
“一方面要考慮銀行的負債成本,另一方面也涉及產品吸引力的問題?!币晃簧虡I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養老儲蓄產品定價有一定難度,收益會參考低年限存款和憑證式儲蓄國債,但相對要高一點。
另外,有行業內專家表示,養老儲蓄業務作為資產負債表內的一部分,資金使用途徑應該主要就是貸款、債券,還有少量的同業產品,收益率肯定比同期限的養老理財要低,而資金領取的約束性要求則可能參考剛剛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更多產品蓄勢待發 多元化養老金融業務逐步健全
在政策支持和引導下,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正在提速。近年來,銀保監會按照“小步慢跑,總體漸進”的工作思路,從養老保險、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多頭發力,積極探索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養老金融服務需求?!锻ㄖ诽岢?,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發展商業養老儲蓄、商業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業務,向客戶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風險保障等服務,逐步形成多元主體參與、多類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發展格局。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通知》對銀行保險機構開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組織實施、管理機制、費用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并明確了不規范業務的清理安排。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提升商業養老金融產品的合規性、長期性以及普惠性,保證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結合國外成熟經驗和國內發展現狀,我國應充分發揮銀行體系、保險行業和資本市場的不同市場優勢,加強行業協同與資源整合,探索新型養老產品和新興養老模式,打造跨周期、長期限、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模式和投資產品?!倍m当硎?,通過養老金融產品創新,開發專屬的理財、儲蓄、基金、信托等養老功能產品,將切實發揮第三支柱養老保障的補充作用,更好地為養老領域提供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
目前,多元化養老金融產品正加快落地。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擴大至“十地十機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全國共16只養老理財產品發售,已有16.5萬投資者累計認購420億元。此外,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2021年6月,6家大型保險公司在浙江、重慶兩地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目前試點區域已擴大至全國范圍。截至今年4月末,承保保單合計12萬件,累計保費近9億元。其中,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超過1.5萬人。
談及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董希淼建議,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應在財政稅收、產品準入等方面采取更多支持政策,比如將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基金等納入稅收遞延賬戶并降低整體稅率。國家層面要對養老金融發展制定長期規劃,完善相關制度安排,明確專屬理財、保險、基金、信托等養老金融產品定位,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推出適老性金融產品,有效支撐第三支柱養老保障作用發揮,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