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之中,度過二十歲生日的中國銀聯,已經成為世界三大銀行卡品牌和最重要的卡組織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和諧共生,互相成就,在滿足民生需求、促進經濟發展、走向世界舞臺的道路上不斷譜寫出新的華麗篇章。
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銀行卡在全球的發展不過六十余年。而我國境內銀行卡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才走過短短的四十來年。四十多年來,伴隨著國內經濟騰飛和技術進步,我國銀行卡產業從無到有,從蹣跚起步到高速增長,走出了一條令人矚目的發展之路。這其中,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銀行卡業務運作流程主要包括發卡、收單和轉接清算等3個環節,涉及持卡人、發卡機構、轉接清算機構、收單機構和受理商戶等5個主體。銀行卡清算機構在銀行卡業務中發揮著核心樞紐作用,其通過制定銀行卡清算標準和規則、運營銀行卡清算業務系統、授權發行和受理其品牌的銀行卡,為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提供其品牌銀行卡的機構間交易處理服務,并協助完成資金清算。
1979年10月,中國銀行在廣東開始代理香港東亞銀行發行的東美信用卡的取現業務,銀行卡業務開始進入我國內地市場。1985年3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銀行卡“中銀卡”,開啟了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之門。此后,國內各大銀行相繼發卡,分支機構紛紛獨立發展銀行卡業務。這一階段,隨著銀行卡產業發展起步,相關銀行自建銀行卡系統進行交易處理。但這些系統不僅在不同銀行之間不能連接,甚至同一家銀行不同地區之間也不能聯網通用,極大影響了銀行卡互聯通用。
為解決這一突出問題,1993年6月,國務院啟動以發展電子貨幣為目的、以電子貨幣應用為重點的各類卡基應用系統工程——“金卡工程”,銀行卡產業以聯網通用為主線的發展方向得以確立。相應地,為加快銀行卡的跨行、異地聯網通用步伐,央行成立“全國銀行卡工作領導小組”, 在全國開展銀行卡聯網通用“314工程”,并建成異地跨行信息交換系統。
200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合并18家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的基礎上,由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部分商業銀行等85家機構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銀聯,總部設在上海。中國銀聯的成立是我國銀行卡歷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志著我國銀行卡產業邁向集約化、規?;l展。中國銀聯成立后,大力推動銀行卡受理環境建設,實現銀行卡跨銀行、跨地區和跨境使用。隨著聯網互通大力推進和完善,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我國銀行卡發卡量和持卡人數量分別是2002年底的20倍、10倍;2021年銀行卡交易規模是2002年的86倍。
中國銀聯專門負責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交易處理和資金清算系統,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境內唯一的銀行卡清算機構。但是,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迎來了新的競爭者。2014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和規范銀行卡清算市場。2018年11月,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獲得審查通過;2020年2月,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獲得審查通過。2020年8月,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正式開始商業運營,成為繼中國銀聯之后我國第二家銀行卡清算組織。
中國銀聯其在國家推動銀行卡聯網通用的背景下問世,在央行直接組織領導下成立,從成立之初就帶有明顯的政策意圖和官方背景。因此,中國銀聯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兩次面臨著來自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拷問——第一次拷問是,隨著“聯網通用”歷史使命的圓滿完成,中國銀聯將如何定位新角色、發揮新作用?第二次拷問是,隨著我國銀行卡清算市場進入全面開放新階段,中國銀聯將如何迎接新挑戰、激發新動能?
二十年來,中國銀聯用“三化”即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努力回答了兩次拷問,向用戶和市場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一,堅持品牌化發展。2004年開始,中國銀聯創新性地提出創建民族銀行卡品牌“銀聯”,推出具有銀聯自主BIN號的銀聯標準卡,同時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業務標準體系,自主建設新一代跨行交易系統,推動境內銀行卡產業真正進入快速擴張時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銀聯已成為三大國際卡品牌之一,是我國金融機構在世界上的一張閃亮名片。
面對移動支付蓬勃發展,2012年開始中國銀聯布局移動支付品牌,2013年7月推出了銀聯錢包,2016年起陸續發了Apple Pay、Huawei Pay等產品。2017年12月,中國銀聯正式發布“云閃付”品牌,目前注冊用戶已近5億,是銀行業統一APP,也是用戶量級最大、使用頻率最高的金融APP之一。
在數字化浪潮之下,2020年9月中國銀聯聯合多家商業銀行、主流手機廠商,隆重發布“銀聯無界卡”?!般y聯無界卡”包括借記卡和信用卡,不再依賴實體卡片,用戶可以通過云閃付APP、手機銀行APP等多個平臺線上操作,推動銀行卡數字化邁出重要一步。
第二,堅持市場化運營。中國銀聯積極發展平臺和樞紐作用,攜手銀行卡和支付產業各方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四方模式”?!八姆侥J健笔且环N充分考慮參與各方角色和利益的市場化機制,有助于規則聯合制定、業務聯合推廣、市場聯合拓展、品牌聯合創建、秩序聯合規范、風險聯合防范,有助于產業各方“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在發展過程中,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相互賦能,共同推動銀行卡和支付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支付服務,不斷滿足用戶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如早在2005年11月,中國銀聯就與招商銀行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共同打造銀聯標準“一卡通”卡、改善受理環境、建立持卡人 服務體系、推廣銀聯標準卡等多個方面達成一致,開展基于銀聯網絡的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全方面合作。
近年來,中國銀聯結合市場主流需求,立足自身平臺優勢與金融科技專長,創新公共繳費內容轉接和輸出模式,賦能合作伙伴成功落地繳費內容服務。如向招行信用卡中心掌上生活APP開放800余項公共繳費內容,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全國32個省的200余城市的水、電、燃氣、供暖、有線電視、寬帶通訊等繳費服務,為更多持卡人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優質支付服務。
第三,堅持國際化方向。從2004年開始,中國銀聯從香港起步,就著手實施國際化戰略。2012年11月,銀聯國際正式成立,專門負責拓展國際業務。20年來,中國銀聯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由最初服務中國人“走出去”,到拓展外卡本地化業務,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目前全球已有181個國家和地區支持銀聯卡,7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銀聯卡。
2022年,中國銀聯境外新增發行銀聯卡逾2500萬張,境外累計發行規模突破2億張。這些卡片可在全球銀聯受理網絡中便捷使用,其中包括3800萬家境外商戶。英國咨詢公司RBR報告顯示,中國銀聯已成為全球線下受理最廣泛的卡組織。在亞太地區,區域內每新增發行4張銀行卡,就有一張是銀聯卡。
在為境外居民優質服務的同時,中國銀聯還積極推廣銀行卡標準,并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近年來,中國銀聯順應消費者支付習慣變化,持續將境內移動支付的技術、標準、市場經驗應用于國際市場,先后完成或參與老撾、泰國等12個國家轉接網絡和本地支付系統建設,銀聯芯片卡標準已成為亞洲支付聯盟(APN)統一的跨境芯片卡標準。2016年6月中國銀聯擔任國際芯片卡聯合組織(EMVCo)二維碼標準工作組組長,2017年7月成為EMVCo執行委員會輪值主席單位,2020年11月成為支付卡產業安全標準委員會(PCI)戰略會員。
回顧過去,隨著我國銀行卡和支付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銀聯已經從“中國人走到哪里,銀聯卡服務到哪里”,逐步邁向“全球網絡、國際品牌”。放眼當下,中國銀聯著力打造包括銀行卡、在線支付、云閃付、手機閃付、二維碼支付等在內的產品體系,構建從線下支付到線上支付、從實體卡片到數字卡片的服務體系,真正實現服務觸手可及、無處不在。展望未來,中國銀聯將在迎接非銀行支付崛起和銀行卡清算市場開放等挑戰中,提升服務能實體經濟效能,不斷演繹新時代新價值,向廣大用戶和世界各國講好中國故事,描繪中國夢想。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我們對中國銀聯的祝福,已經超越了對一個銀行卡品牌和一家國際卡組織的期待。
(董希淼系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中國電子銀行網專欄專家)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