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子銀行網、易觀分析聯合發布的“2023中國手機銀行綜合運營報告”顯示:第二季度,中國銀行業手機銀行運營指數較上一季度略有回落。具體來看,4月份綜合運營指數為81.9,為上半年最低點,5、6月份逐步回升,分別為83.4和85.1。對此,易觀分析認為:5月及6月,銀行活躍用戶增長反彈,同時各家機構開展功能優化及場景服務創新力度逐漸加大,驅動季度內運營指數恢復上升。
通過持續監測,本報告發現,手機銀行作為銀行服務及經營的主陣地,用戶粘性及活躍用戶規模直接體現了商業銀行的促活、留存能力。易觀分析認為,商業銀行需持續發力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為導向,不斷迭代升級手機銀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持續探索創新功能服務、簡化操作流程,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同時,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更有利于促使用戶持續地使用和留存,推動商業銀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一、 中國數字金融行業當期熱點監測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揭牌 我國新一輪金融監管領域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揭牌,我國新一輪金融監管領域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備受關注的內容。根據改革方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
央行重磅發聲:出臺針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政策
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2)》,對2021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央行指出,受限于技術薄弱和消費場景缺乏,中小銀行線上自營獲客能力不足,普遍通過與金融科技平臺合作的方式開展線上業務。部分金融科技平臺利用科技優勢,控制營銷通道和客戶觸達,借貸產品核心風控環節依賴平臺完成,中小銀行自主獲客、風控能力弱化。對于下一步工作,央行表示,優化中小銀行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明確雙方的權責邊界,強化中小銀行在合作中的自主經營能力,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堅持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環節不外包。
33批超2400款移動金融App完成備案 涵蓋銀行、保險等多類型機構
截至5月3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發布共33批超2400款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App)實名備案名單。從已經公示的33批移動金融App備案名單機構類型來看,已涵蓋銀行、支付機構、持牌消費金融、信托、保險、小貸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多類型。其中,銀行機構App覆蓋面廣,已經涵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等。
銀行對公服務數字化加速發展
第二季度,先后有渤海銀行、重慶銀行和富滇銀行線上或者發布新版本網銀或者企業手機銀行,銀行對公服務數字化發展提速。
5月28日,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網上銀行3.0正式發布。據介紹,此次新版企業網銀面向客戶提供支付結算、電子票據、收支分析、貸款融資、國際結算等多項產品服務,覆蓋企業金融服務全流程,并實現多項線上產品的迭代升級。
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本季度正式向社會發布“富滇企業銀行”APP,實現了公司客戶移動端服務“零突破”,標志富滇銀行在公司業務數字化轉型再進一步,為后續持續深化轉型工作打下堅實業務和平臺基礎。此外,重慶銀行手機銀行6.0.1版本季度正式發布,主打“美好生活溫暖相伴”。
此外,本季度,光大銀行交易銀行產品“易”系列2.0正式發布。據介紹,交易銀行產品“易”系列以企業視角劃分為“融資業務”“跨境金融”“財資管理”三個方面,包括外匯易、跨境易、貿融易、鏈融易、財資易五大系列,構建起涵蓋國際結算、貿易融資、供應鏈融資、跨境金融、現金管理等服務的70余項產品,體現了商業銀行經營理念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
浦發銀行本季度召開“星云矩薈 浦羅萬象”全線上化B端場景服務矩陣發布會,全新推出“B端場景服務矩陣”,以期增強B端對公企業客戶交易能力、延伸經營鏈條、整合產業資源、互聯商業生態。
科創服務成銀行業務新藍海
5月16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發布“U益創”科創金融品牌并與多家合作伙伴簽署框架合作協議,積極支持專精特新及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據介紹,“U益創”的“U”取自郵儲銀行的“郵”字和“YOU”,蘊含著郵儲銀行與廣大中小企業同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意義?!癠益創”品牌口號為“與您一起用科技點亮未來”,寓意郵儲銀行將秉持“主辦行”理念,以全方位金融服務支持企業持續開展科技創新,為專精特新及科創企業創新插上“金融翅膀”。
6月21日,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事業部正式揭牌,成為上海地區銀行業首個總行級的事業部,這是上海農商銀行探索科創服務之路的又一次先行先試,后續還將重點打造一批科技特色支行、培育一批專業人才隊伍、服務一批創新性科技企業重點項目。截至2022年末,上海農商銀行已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近6000戶,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逾710億元,服務全市超過30%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近5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型貸款規模位居全市前列。
金融云服務引爆市場
5月11日,在騰訊金融云國產化戰略峰會上,騰訊云發布金融國產化戰略:騰訊云將持續加大技術投入打造新一代國產化精品產品,并依托產品構建全棧領先的國產數字化基座。同時,騰訊云還將攜手伙伴,共同構建國產數字化解決方案生態。同時,基于多年服務經驗,聯合多家廠商發布《騰訊云銀行核心系統分布式轉型白皮書》,為金融行業提供了核心系統轉型到分布式架構的設計思路與實踐方法論。
6月28日,寧波銀行在寧波舉辦“科技革新金融——‘寧行云’發布會”。首次展現寧波銀行數字化賦能綜合云端載體——“寧行云”的金融科技實力,這也是國內城商行首個云品牌發布?!皩幮性啤笔菍幉ㄣy行通過云計算+分布式技術自主研發和運營的平臺,旨在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金融科技產品和專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具備“專業、精細、輕便、穩健”的四大特點。
數字人民幣“朋友圈”再擴容 微信、支付寶齊助力
4月26日,微信支付官宣,進一步拓展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目前微信視頻號、小程序場景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4月27日,微信支付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稱,“下一步,更多小程序商家也將陸續支持使用數字人民幣?!睋⑿殴俜较?,即日起微信用戶可以在數字人民幣APP內的錢包快付功能下開通“微信支付”,并在微信小程序、視頻號等場景商戶中陸續開放數字人民幣支付。
二、 2023第二季度中國手機銀行數字化運營整體情況分析
手機銀行運營:第二季度運營指數整體水平相較第一季度略微回落
2023年4月,手機銀行活躍用戶規模有所下降,致運營指數較低;5月及6月,商業銀行活躍用戶增長反彈,同時各家機構開展功能優化及場景服務創新力度逐漸加大,季度內驅動運營指數恢復上升。
從不同類型銀行手機銀行運營指數來看,國有大行手機銀行運營指數上升至92.5,這主要得益于活躍用戶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用戶服務廣度及深度優勢凸顯。
從手機銀行數字化運營指數變化幅度及結構看,股份制銀行增長助推作用最大。股份行手機銀行更新相對較快,其中版本迭代主要集中在理財基金及活動權益上新,如招商銀行APP全新升級上線周周寶、多月寶、定期寶等理財品牌,同時,上線新版基金指數通,打造兼具“簡單化+專業性”的全新指數專區。平安口袋銀行私人銀行推出“鯤鵬益課”系列教育分享,打造“子女教育”王牌權益。浙商銀行APP全面升級人臉識別功能,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大幅提升刷臉通過率,還推出NFC實證應用,線上即可完成預留手機號碼修改、大額轉賬等。
城商行手機銀行雖然持續在智能化建設、場景金融、拓寬服務半徑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但相較于國有及股份制銀行,在用戶規模和綜合實力上存有一定差距,產品服務及活動權益有待提升,其運營指數相對較低。
三、 中國手機銀行數字化發展分析
活躍用戶:手機銀行市場活躍用戶規模平穩上升,持續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2023年第二季度,手機銀行功能創新及優化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不斷完善財富頻道,如建設銀行基金定投新增每日定投選項,開啟日日投模式;招商銀行上線周周寶等多款理財產品及新版基金指數通。二是持續提升功能操作易用性,如簡化重置登錄密碼流程、拓寬明細詳情頁查詢信息、完善賬號轉賬流程及提示、改進養老金查詢及開戶流程、完善理財收益展示及基金交易流程等,減少用戶操作步驟,提升用戶體驗。三是積極拓寬金融服務半徑,如交通銀行上線“長三角交政通”專區,覆蓋民生價格查詢、食品安全追溯、高考成績查詢、婚姻登記預約等相關政務服務;農業銀行鄉村版新增惠農專區欄目,推出政府推薦辦貸服務,持續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建設銀行首頁增加消保專區樓層,指導用戶學習金融知識了解投訴指南,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工商銀行支持用戶在手機銀行授權開通銀聯云網支付,在銀聯特定商戶通過工行手機銀行完成主掃支付、被掃支付、遠程支付等。
從活躍用戶規模來看,隨著手機銀行不斷創新金融場景及服務,手機銀行服務應用活躍用戶規模平穩上漲,6月國有大行手機銀行、股份制銀行手機銀行、城商行手機銀行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38797萬戶、16813萬戶、4020萬戶,環比增幅分別為1.9%、2.3%、0.9%。
具體典型手機銀行APP方面,光大銀行手機銀行改版升級個人養老金專區和信用卡專區,其中,個人養老金專區新增養老金政策介紹、常見問題解答等多項增值服務,資產展示更清晰;信用卡專區,新增額度調整、交易限額設置等多項額度管理功能,優化信用卡自動還款設置使用體驗,新增他行卡還款系列提醒服務。
北京銀行“京彩生活”7.0,打造全方位兒童金融專區“京螢專區”,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及服務?!熬┪瀸^”專為“小京卡”客群打造專屬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此外,“京苗俱樂部”不斷豐富權益,定期更新金融啟蒙教育課程,組織精彩繽紛的各類型少兒活動。
用戶粘性:股份制銀行手機銀行用戶人均啟動次數更高
整體來看,不同類型手機銀行APP人均啟動次數差異較小,6月,國有大行手機銀行、股份制銀行手機銀行、城商行手機銀行人均啟動次數分別為8.3次、9.4次、7.3次,股份制銀行手機銀行用戶使用頻次相對更高。
通過持續監測發現,手機銀行作為銀行服務及經營的主陣地,用戶粘性及活躍用戶規模直接體現了商業銀行的促活、留存能力。分析認為,商業銀行需持續發力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為導向不斷迭代升級手機銀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不斷探索創新功能服務、簡化操作流程,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同時,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更有利于促使用戶持續地使用和留存,推動商業銀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四、 典型手機銀行數字化運營分析
第二季度,南京銀行App 7.0版本正式與用戶見面。本次App升級,南京銀行持續踐行“真誠+陪伴”的服務理念,以“更流暢、更專業、更敏捷、更開放”為核心追求目標,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讓南京銀行App成為攜手用戶財富成長的首選平臺。本次7.0版本全面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和品質,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智能+關愛、便捷+高效等服務特色,聚合場景服務新生態、開啟智能財富新生活、打造AI無界服務的全新體驗。
一、體驗更流暢——頁面秒點秒開,操作流暢迅速,體驗一“7”絕塵
本次App全面升級App前端平臺,搭建統一視覺組件庫,著重提升App性能,將主要頁面加載時長縮短一半,提升至業內優秀水平1.5秒,為用戶打造更流暢的操作體驗。
二、服務更專業——AI晶晶加成,語音、文字雙交互,服務一鼓作“7”
AI服務管家—數字員工“晶晶”正式出廳,支持“語音+文字”智能交互,突破原有純文本服務的局限,支持語音輸入輸出,同時利用語義識別技術對客戶意愿判斷,融合功能導航、場景營銷、業務辦理、業務答疑四大能力于一體,讓用戶的線上財富之路便捷無憂。
三、迭代更敏捷——微服務上線,各模塊獨立,穩定高效各有“7”長
全面升級后端平臺,將原有基于網銀的集中式業務后臺遷移拆分為賬戶、財富、生活等16個App“微服務中心”,改變過去“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開發模式。每個微服務均可獨立優化和升級,提高系統容錯性,助力App安全穩定高效迭代。
四、平臺更開放——增設游客模式,鑫享歡聚,新朋友也能樂在“7”中
上線游客模式,對無該行賬戶的“新朋友”使用更友好;推出標準化的租戶接入模式,為App與合作伙伴共建場景打下基礎,目前在此模式下已搭建鑫e商城、旅游卡、住房保證金、特色繳費等多個租戶場景。
指數樣本附錄(排序不分先后):
大型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
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徽商銀行、長沙銀行、蒙商銀行、中原銀行、哈爾濱銀行、天津銀行、寧波銀行、河北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漢口銀行、成都銀行、四川天府銀行、蘇州銀行、蘭州銀行、桂林銀行、貴陽銀行、青島銀行、龍江銀行、鄭州銀行、烏魯木齊銀行、泰隆銀行、齊魯銀行、甘肅銀行、長安銀行、吉林銀行、盛京銀行、晉城銀行、威海銀行、東莞銀行、昆侖銀行、瀘州銀行、晉商銀行、西安銀行、張家口銀行、泉州銀行、江西銀行、重慶銀行、洛陽銀行、泰安銀行、唐山銀行、濰坊銀行、濟寧銀行、貴州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九江銀行、石嘴山銀行、錦州銀行、齊商銀行、萊商銀行、溫州銀行、臺州銀行、福建海峽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煙臺銀行、東營銀行、營口銀行、臨商銀行、紹興銀行、日照銀行、承德銀行、德州銀行、民泰銀行、平頂山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廈門銀行、金華銀行、大連銀行、邢臺銀行、邯鄲銀行、遼陽銀行、寧夏銀行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