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當日下午銀聯內部會議上宣布,原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董俊峰調任銀聯黨委書記。
原銀聯黨委書記、董事長邵伏軍在卸任黨委書記后,仍將繼續擔任銀聯董事長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董俊峰出生于1972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曾任中國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2016年受央行支付司與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邀請參與籌備建設網聯,擔任網聯籌備組組長。在2017年8月網聯成立后,董俊峰擔任公司董事、經理職務。
2022年10月,工商信息顯示,網聯發生多個董事、經理、監事職務變更,其中陳波卸任網聯董事長,董俊峰作為網聯總裁兼任董事長職務。不過據記者了解,在2020年,網聯就已召開董事會選舉董事董俊峰擔任公司董事長,直到2022年才完成工商信息變更。2023年11月,美國萬事達公司與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獲批開業,董俊峰擔任萬事網聯公司董事、副董事長。
2018年,據中國銀聯官網公告,董俊峰在擔任網聯總裁時,曾拜訪時任銀聯總裁時文朝,銀聯在公告中表示,雙方就為市場提供安全高效的清算服務,進一步密切協作,加快落實央行系列監管文件要求,共同推動支付市場健康規范發展、防范金融及支付領域風險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并達成若干共識。網聯官方微信文章也表示,這次會面形成若干共識,暫未有更多可披露的消息。
一直以來,董俊峰高度關注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為銀行業帶來的風險與機遇,見證了互聯網金融的興衰,親歷非銀支付機構“斷直連”的全程工作。
2013年,彼時就職于中國銀行電子銀行部的董俊峰在《中國金融》雜志發表《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良性互動》指出,第三方支付在快速成長中面臨五大風險,分別是收益與責任的權衡、創新與風險的博弈、合規與違法的邊緣、客戶敏感信息的套取與保密、備付金的挪用與短融擦邊球,他提出面對第三方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銀行不應一味強調監管套利而任由第三方實現金融脫媒。
2014年,在互聯網金融加速跑馬圈地的時代,董俊峰發文指出,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包括資本運作活躍、市場控制方高度集中,線上流量面臨天花板、線上向線下轉移趨勢明顯,快速拓展金融服務場景、風控意識相對滯后,從負債端向資產端演進、混業經營趨勢明顯,事實參與并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等五大特點。應當關注客戶信息與賬戶信息安全風險、市場風險與流動性風險、實體經濟的金融普惠平衡、金融市場邊界打破后的系統性風險、監管側鼓勵創新與適度監管的平衡難題、政府側網絡安全和適度引導社會預期問題。董俊峰建議,一方面結合互聯網特點,對現有互聯網金融服務加以規范,完善現有監管辦法,加快出臺有針對性的監管政策,敦促行業自律;另一方面,在專業的網絡金融公司出現之后,建議將其正式列入金融機構監管范疇,設立相應的準入制度,加強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各項交易安全標準等,以促進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平等競爭,維持金融秩序穩定,保護消費者權益。
2015年,在部分不法機構出現互聯網金融創新風險后,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全面監管。國務院十部委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央行發布《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管理辦法》、《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 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多部門起草《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2016年,在互聯網金融業態監管尺度逐漸趨嚴的背景下,董俊峰在《清華金融評論》刊文指出接下來銀行的主戰場應當包括網絡支付、財富管理、產業鏈金融、小微融資、交易銀行,未來構筑大數據采集與應用能力,圍繞場景配置產品與服務,持續經營客戶體驗與客戶關系,儲備和積極探索新技術,將成為銀行業面向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競爭力。
2016年,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開始籌備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董俊峰擔任籌備組組長。網聯作為清算平臺,一端連接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另一端連接銀行業務系統,以逐步取締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接連接處理業務的模式,對備付金的不當使用、資金信息不透明、數據合規等風險進行控制,這也是斷直連工作開展的基礎。
2017年8月,網聯正式在工商局完成注冊,45家股東共出資20億元,其中來自央行系的單位共7家,分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上海黃金交易所、銀行間市場清算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外管局直屬機構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合計出資7.4億元持有37%股權。其他股東均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其中財付通與支付寶分別持股9.61%并列第三大股東,京東旗下網銀在線持股4.71%次之。
在網聯成立后,2018年“斷直連”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網聯官網顯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作為全國統一的清算系統,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實現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商業銀行一點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經濟的交易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服務,組織制定并推行平臺系統及網絡支付市場相關的統一標準規范,協調和仲裁業務糾紛,并將提供風險防控等專業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務。
2018年6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將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的資金劃轉應通過銀聯或網聯辦理。此后監管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統一清算、監管上報、反洗錢檢查等工作也隨之展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銀支付〔2017〕209號)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相關網絡支付業務將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網聯平臺累計處理交易筆數超6900億筆,交易金額超450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網聯共發布金融國際標準2項,金融行業標準17項,網聯平臺標準40余項。
在擔任網聯董事長期間,董俊峰多次公開發聲關注支付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強調支付的安全與普惠。2021年董俊峰曾發文指出個人信息保護、交易風險防控和支付系統平穩是構建支付安全的“三大支柱”,除了在法律層面,支付市場主體與清算機構也可從業務流程入手提升個人信息安全,同時交易風險防控須加強行業協同,通過互聯互通切實保障支付業務的連續性。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