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金融行業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下,一場激烈的 AI 人才爭奪戰正在金融機構間火熱上演,從國有大行到股份制銀行,從基金公司到證券公司,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拋出誘人橄欖枝,試圖招攬掌握前沿 AI 技術的專業人才。
硝煙彌漫:金融機構的 “搶才大戰”
今年銀行業春季招聘中,AI 人才成為絕對的 “香餑餑”。交通銀行總行多個部門及下設機構推出 AI 專家招聘計劃,尋覓熟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算法等前沿技術的博士人才。金融科技部 / 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擬聘專家負責 AI 未來發展規劃、研發及應用落地;數據中心擬聘專家還需聚焦 AIOps 算法研究與應用,提升智能運維水平。其對 AI 專家的需求還延伸至分支機構及子公司,如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要求 AI 專家構建與訓練金融垂直領域大模型,探索前沿機器學習算法。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在 2025 年春季校招及社招中,均開放了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崗、大模型研發崗等多個 AI 相關崗位。建設銀行總行在個人金融部引入零售業務人工智能應用專家,負責創新應用落地及智能工具運營迭代。
股份制銀行與城商行也不甘示弱。浦發銀行總行數據管理部在春季社招中推出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分析崗位,要求應聘者跟蹤前沿技術,研發大模型相關產品及應用。招商銀行計劃招聘 10 名 AI 方向定向培養生,未來將成長為數字金融 AI 專家。寧波銀行金融科技部大模型應用研發部推出多個 AI 大模型方向的應用研發崗位。成都銀行更是拋出 70 萬 - 80 萬元 / 年的高薪,招聘總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助理(人工智能方向),負責全行 AI 發展規劃、技術架構構建及業務融合等工作。
基金行業同樣對 AI 人才求賢若渴。易方達基金招聘算法研究員,要求深入跟蹤 AI 學術前沿,將機器學習等算法應用于金融業務場景,且明確提出 “博士學歷 + 算法研究能力 + 金融業務理解” 的高門檻要求。路博邁基金在風險管理部實習生崗位職責中,期望求職者參與金融 AI 科研項目,推動 AI 技術應用創新,且要求為在讀博士研究生,熟悉相關算法并具備項目經驗。百嘉基金在行業研究崗位中,將 “AI 應用能力” 列為優先項 。
背后推力:多重因素引發人才爭奪
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
在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的沖擊下,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優勢受到挑戰。AI 技術成為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精準營銷等 AI 應用在金融領域廣泛落地。以智能客服為例,AI 機器人單日能處理幾十萬通客戶咨詢電話,實現了 90% 的銀行咨詢 AI 化,極大節省人力成本。借助 AI 風控、反欺詐、合規監測,可減少風險損失,部分銀行通過 AI 審批貸款,速度提升 30%。AI 技術能夠深度挖掘金融機構海量數據價值,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提升轉化率,直接推動收入增長 。
監管環境與風險防控需求
隨著金融監管趨嚴,傳統靠人工審單、事后排查的風控和合規手段已難以滿足要求。AI 技術能夠實時監測風險,提前預警,成為金融機構風控和合規的有力工具。通過 AI 技術構建的智能風控系統,可大幅提升風險識別準確率,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滿足監管要求,保障金融機構穩健運營。
行業競爭加劇,技術迭代加速
金融行業內部競爭日益激烈,大模型等 AI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截至 2023 年,大模型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滲透率已超 50%,且被列為未來五年 AI 大模型應用潛力最高的下游行業之一。2025 年以來,多家商業銀行加快 DeepSeek 模型等本地化部署工作。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機構為搶占技術高地,必須擁有頂尖的 AI 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也使得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引入新鮮血液,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創新性 。
前路挑戰:人才缺口與行業困境
盡管金融機構在 AI 人才招募上動作頻頻,但深層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金融科技領域人才缺口巨大。據相關報告,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總量預計未來 5 年每年約為 20 萬,總需求超過 100 萬。銀行業大模型應用落地存在較大技術人才、復合型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問題嚴重。2024 年銀行科技人才流失率達 15%,遠高于行業均值 8%。中小銀行由于科技投入不足行業均值 40%,在人才吸引力上明顯處于劣勢。同時,AI 人才市場競爭激烈,除金融機構外,科技巨頭也在爭搶 AI 人才,進一步加劇了金融機構招募人才的難度 。
破局之策與未來展望
為應對 AI 人才挑戰,金融機構需從多方面發力。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定制化人才培養項目,建立內部培訓體系,提升員工 AI 技能。在人才吸引上,除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外,還需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職業發展環境,給予 AI 人才充分的創新空間和發展機會。從行業角度看,應加強金融科技人才標準制定,規范人才市場,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未來,隨著 AI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深入應用,AI 產品經理、AI 策略分析師、智能投顧專家等新興崗位將逐漸成為金融機構的標配。擁有 “技術 + 金融” 復合能力的人才,將成為金融機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資產。那些能夠成功構建人才生態、推動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的金融機構,終將在這場激烈的 AI 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引領金融行業智能化變革的新潮流。(由電子銀行網策劃,AI寫作完成)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