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的“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詞”評選結果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月背采樣、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現實、生物制造、近零碳、實景三維、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詞入選。這些前沿科技名詞不僅反映了當前科技發展的熱點與趨勢,也為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和機遇。
一、新興技術助力金融服務立體升級
(一)人工智能+:智能金融服務的進階
“人工智能+”指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一種理念與實踐。它不僅是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某一特定領域,而是通過技術的集成與創新,實現對傳統行業的全面賦能與重構。
目前,“人工智能+”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場景已經十分廣泛。在客戶服務方面,智能客服早已不是簡單的問答機器人,它借助深度學習算法,能夠精準理解客戶的復雜需求,無論是咨詢理財產品細節,還是解決賬戶問題,都能快速給出個性化方案,極大提升服務效率,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陪伴。在風險管控領域,人工智能通過利用機器學習識別異常交易模式,及時阻止欺詐行為,守護客戶資金安全,為銀行穩健運營保駕護航。未來,人工智能還將應用于智能審計、裂變營銷、運營管理等領域,全方位推動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
(二)低空經濟:拓展金融服務邊界
低空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發展。
隨著低空經濟興起,涵蓋通用航空、無人機配送等產業蓬勃發展,商業銀行也將迎來新的業務藍海。一方面,可以為低空飛行器制造企業提供項目融資,助力研發先進機型,從資金上保障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可以針對低空運營服務公司,如旅游觀光直升機租賃、緊急救援飛行服務等,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套餐,涵蓋流動資金貸款、設備租賃金融支持等,滿足其日常運營與擴張需求。同時,基于低空經濟產業鏈長、參與主體多元的特性,銀行還能通過供應鏈金融,打通上下游資金脈絡,以核心企業信用為依托,為零部件供應商、飛行服務代理商等提供便捷融資渠道,強化整個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
(三)具身智能:重塑網點服務體驗
具身智能是一種基于物理實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交互來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并執行行動,從而展現出智能行為和適應性。
具身智能意味著智能體與物理環境深度交互,未來商業銀行網點也可借此進行業務轉型。智能機器人不再局限于固定位置解答疑問,它們能在網點內引導客戶辦理業務,通過視覺識別、語音交互感知客戶情緒與需求,為老年客戶耐心講解智能設備使用方法,為高端客戶精準推薦專屬金融產品。在后臺辦公區,具身智能輔助員工進行文件整理、票據核對等重復性任務,解放人力投身更具創造性的金融服務設計,如依據當地產業特色創新信貸產品,貼合小微企業資金周轉痛點,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力,讓網點從傳統交易場所演變為融合體驗、服務創新的金融中心。
二、虛實結合探索金融業務多維空間
(一)混合現實:創新金融營銷與培訓模式
混合現實是一種將虛擬世界與現實環境深度整合的技術。它結合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通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對象與現實世界進行實時互動,能夠將虛擬元素疊加到現實環境中,還能讓這些虛擬對象具備現實世界的物理特性。
混合現實技術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界限,也為銀行營銷與培訓開辟新天地。例如,在營銷端,客戶戴上設備,仿佛置身未來金融世界,直觀感受銀行創新服務場景,如沉浸式體驗智能家居與銀行金融服務聯動,一鍵操控家庭財務規劃、水電繳費、理財投資,讓抽象金融產品具象化,激發購買意愿。對內部培訓而言,新入職員工能通過混合現實模擬復雜業務場景,從處理對公大額貸款審批流程到應對突發金融輿情,反復實操,加速專業成長,確保銀行員工以更高素質應對數字化時代多變的金融服務需求,提升銀行整體服務水平。
(二)實景三維:精準金融地理分析
實景三維指真實、立體、時序化地反映和表達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作為新型基礎測繪的標準化產品,它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提供統一的時空基底,為實現在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里的生活規劃、生產調度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撐。
實景三維技術構建的虛擬城市模型,可以賦能銀行地理信息金融服務。在網點布局規劃上,商業銀行可依據人口密度、商業活躍度、交通流量等三維地理數據,精準選址開設新網點,確保輻射范圍最優、服務效能最大化。對于房地產抵押評估,不再依賴傳統二維圖紙與實地勘察,通過實景三維全方位查看房產狀況、周邊配套,結合市場大數據,給出更精準估值,降低信貸風險。
三、量子科技打造金融安全新生態
量子科技是一種新型的科學技術體系。將量子力學原理與信息科學、計算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致力于通過量子效應(如量子疊加、量子糾纏、量子隧穿等)實現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
量子科技中的量子加密技術,也將為商業銀行信息傳輸與存儲安全帶來突破。在網絡銀行、移動支付盛行的當下,數據傳輸過程極易遭受黑客攻擊。量子加密利用量子態的不可克隆、不可竊聽特性,確保金融交易指令、客戶隱私信息在傳輸中萬無一失,讓線上金融業務有了堅不可摧的防護盾。未來,隨著量子計算技術成熟,商業銀行可以提前布局,利用量子算力優化復雜金融模型運算,如風險定價模型、投資組合優化模型,在短時間內快速處理海量數據,實現更高效的資產配置與管理決策,提升競爭力。
四、生物科技構筑可持續發展新藍圖
(一)生物制造:綠色金融的產業支撐
生物制造是一種以細胞、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為基本成形單元,實現生物組織及器官的生理屬性、結構及機能的體外制造的技術。生物制造的核心優勢在于,它通過模仿自然過程,利用生物催化反應,高效且環保地生產各種化學品、材料和能源。
生物制造產業專注于利用生物技術生產材料、能源等,具有綠色、可持續優勢。商業銀行可圍繞生物制造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為生物基材料研發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助力開發可降解塑料替代品,減少傳統石化塑料污染;對生物能源項目給予長期資金扶持,推動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產業規?;?,助力能源轉型。同時,銀行聯合科研機構、企業搭建綠色金融創新實驗室,探索生物資產抵押融資新模式,將企業的專利技術、生物原料庫存等納入估值體系,拓寬生物制造企業融資渠道,既促進新興產業繁榮,又契合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發展要求。
(二)近零碳:金融助力可持續發展
近零碳指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碳減排措施和碳吸收手段,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平衡。它與完全消除碳排放的“零碳”目標不同,并不要求將二氧化碳排放完全歸零,而是在保障生產和生活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
在全球邁向近零碳目標進程中,商業銀行扮演關鍵角色。一方面,加大對清潔能源項目的信貸投放,如風力發電場、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以資金杠桿撬動綠色能源裝機容量增長;另一方面,可以針對傳統高耗能企業轉型,設計專項轉型金融產品,提供技術改造貸款、能效貸款,激勵企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此外,銀行可以積極參與碳金融市場,開發碳期貨、碳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為企業碳資產管理提供工具,引導資金流向低碳領域,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三)微核糖核酸:發展生物醫學金融新篇
微核糖核酸又稱微RNA。是真核生物中一類內源產生的,通過序列互補方式識別并具有轉錄后基因調控功能的小分子核糖核酸,在調控基因表達、細胞周期、生物體發育時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微核糖核酸研究在生物醫學領域掀起熱潮,也為商業銀行在前沿醫學金融領域發展提供新思路。例如,為生物制藥企業研發靶向抗癌藥物、基因治療產品提供風險投資、研發貸款,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針對醫療機構開展微核糖核酸檢測服務,給予設備融資租賃支持,拓寬精準醫療服務范圍。隨著精準醫學產業鏈發展,銀行配套完善金融服務生態,涵蓋醫療保險創新,聯合保險公司開發針對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的專項保險產品,分擔患者高額醫療費用風險,在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同時,挖掘生物醫學產業背后巨大的金融潛力,實現金融與醫學的雙贏共進。
前沿科技名詞不僅蘊含豐富的時代信息,更為商業銀行勾勒出多元創新路徑,銀行唯有敏銳捕捉、深度融合這些科技力量,圍繞客戶需求、風險防控、業務拓展持續創新,才能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時代浪潮中踏浪前行,書寫金融服務新篇章,以科技為筆,繪就絢麗藍圖。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內容不代表中國電子銀行網觀點和立場)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