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銀行公布2025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計劃顯示,今年內人民銀行需制定或修訂13個部門規則,其中就包括《非銀行支付行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
隨著移動支付等業態的普及,支付機構業務規模也迅速增長,客戶備付金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截至2025年5月,非金融機構存款(備付金)為24931.10億元。
2019年1月起,人民銀行要求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全額交存至人民銀行賬戶,以遏制資金挪用風險。但這一措施仍無法完全杜絕支付機構因經營不善、虛假交易或非法平臺關聯引發的資金缺口問題。比如部分支付機構因違規、破產或被注銷牌照時,若客戶備付金存在缺口,缺乏救濟機制,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根據2021年3月起施行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要求,支付機構應當繳納行業保障基金,用于彌補客戶備付金特定損失以及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用途。在國際經驗上,存款保險制度、行業保障基金等相關制度都已非常成熟,中國支付行業也在考慮借鑒并建立類似機制。核心目標都是通過建立行業保障基金,保護客戶權益、維護金融穩定,并推動支付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非銀行支付行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業務領域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調查實施細則》《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督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受益所有人識別管理辦法》《反洗錢特別預防措施管理辦法》等文件也與支付行業息息相關。特別是多部反洗錢相關的管理辦法,也預示著人民銀行在該領域的監管會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王煊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