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間,中信銀行發布2020年報。報告顯示,中信銀行全年實現營收1947.31億元,同比增長3.81%;實現歸屬于股東凈利潤489.80億元,同比增長2.01%。
年報顯示,中信銀行報告期內科技投入69.26億元,同比增長 24.43%,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3.56%;科技人員(不含子公司)規模達4190人,同比增長31.68%,數量上兩年翻兩番,占比達到7.60%。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年報致辭中表示,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信銀行2021-2023年規劃的起步之年,未來三年,中信銀行將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型銀行”,數字科技標簽將更加突出。
手機銀行“1+5”因客而變 線上渠道MAU突破2500萬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持續推進線上渠道一體化、生態化發展,更好的支持零售業務產能釋放。加快構建以手機銀行為經營主陣地、小程序為輕型觸點的多應用生態組網,手機銀行和動卡空間雙APP升級至7.0版,并實現互聯互通;手機銀行APP7.0實現“因客而變”的版本切換,封裝“1+5”共6個專屬版本,在大眾標準版基礎上,覆蓋出國金融、老年、私行、小微、外籍5大特色客群,提供個性化專屬服務;并在抗擊疫情期間,傾力打造“零接觸”服務模式。
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線上月活躍用戶達到2615.56萬,其中手機銀行APP交易金額較上年增長20.66%,電子銀行交易筆數替代率達到99.54%。
數字化全面賦能經營管理 理財AI銷售規模超2300億元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數字化金融布局全面提速,為經營管理全面賦能。年報顯示,中信銀行加大數字化營銷,利用鏈式獲客和產品獲客模型拓展新客戶1.28萬戶,帶動存款增長539億元;開發零售經營系統,帶動資產規模提升近2000億元,理財AI智能推薦實現線上銷售規模超過2300億元;與銀聯、滴滴、京東等數百家合作伙伴共建場景5500余個,服務用戶520萬人,累計資金交易3.9億筆。
同時強化公私聯動,戰略性推進代發業務發展。針對企業客戶,打造發薪業務生態閉環,優化升級“開薪易”開放代發平臺,推出智能人事、智慧辦公領域的六大生態服務;針對代發個人經營,上線薪享卡、天天利、目標盈、月月保、優選存款和理財、信秒貸等優勢產品。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通過公私聯動實現有效代發工資客戶數933.5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2.55%;同時帶動對公基礎客戶新增7697戶。
架構創新聯動科技賦能 年內落地63個一類創新項目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開展組織架構改革與科技賦能深度聯動,創設業內首個專職賦能分支機構的分行研發板塊,建成涵蓋產品研發、營銷支持、技術輸出、一站式服務、共享中心等多領域的科技一體化賦能體系,通過科技團隊直接對口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為業務一線持續不斷輸送活水。年報顯示,中信銀行分行研發板塊成立一年來,一線需求實現100%響應,端到端平均交付時長15個工作日,比上年再提速50%。
在科技力量支持推動下,中信銀行投產國內大中型銀行首個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統——“凌云工程”,為實現金融業關鍵基礎設施自主可控貢獻“中信方案”,推動全行金融科技綜合賦能能力全面升級。同時落地63個一類創新項目,領域涵蓋AI智能服務、智能機器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等:
——以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平臺“中信大腦”為主引擎,建成AI模型中心與AI效率中心,落地307項“AI+數據”精準模型,實時智能服務客戶超千萬;
——智能機器人(RPA)應用場景近800個,分行應用覆蓋率超過80%,平均業務運營效率提升20%以上;
——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持續領先同業,中信銀行區塊鏈平臺率先一次性通過中國信通院5項可信測評,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得到人民銀行認可并升級為國家級行業平臺。
責任編輯:Rachel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