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綠色金融有望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話題,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在今年的兩會上提交與綠色金融有關的建議和提案。其中,關注的重點主要包括:加大發展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尤其是積極推進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和平臺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市、掛牌,推動綠色產業實現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綠色金融仍處于發展初期,預計未來金融資源將逐漸向綠色領域傾斜。綠色基金和綠色證券融資具有更為廣闊的增長潛力,抗風險領域也將是未來綠色金融的落腳點之一。不過,綠色金融的標準及法律法規的制定,仍需進一步完善。
積極推動綠色企業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財聯社記者獲得的一份來自民主黨派的提案,對綠色金融面臨服務經濟力度不夠的問題給予了重點關注。該提案指出,當下綠色企業的融資結構較為單一,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而資本市場不夠發達,企業直接融資能力不夠,導致了這些綠色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綠色金融要進一步讓資本市場發揮作用?!痹摲萏岚钢赋?。除了進一步推廣生態品收益權融資等綠色信貸專屬產品的創新、對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優先貸款并降低貸款利率以外,提案還建議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和平臺公司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或掛牌,推動綠色產業實現升級。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指出:“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保持著迅猛發展,躋身全球前列,但仍蘊含著很大的上升空間。綠色基金和綠色證券融資具有更為廣闊的增長潛力?!?,綠色融資需擴大規模以滿足綠色項目的資金需求,而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占我國綠色融資總量的比例高達97%,剩余僅有3%的融資為綠色股權融資。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超過11萬億元,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萬多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
而相較于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方式,更多業內人士認為,綠色項目更適合在資本市場上進行直接融資。一位從事綠色金融業務的人士指出:“這些項目風險相對較大、投入周期相對較長、技術難點也相對較多,且初創企業較多,單靠銀行信貸無法完全滿足現有綠色企業的健康發展?!?/p>
抗風險領域或成綠色金融落腳點
綠色保險也被業內人士視為未來綠色金融可能的落腳點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孫潔認為,綠色保險作為綠色金融的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她建議應加強對綠色產品服務創新的財政支持。
一方面,轉變財政補貼理念,將低碳環保直接補貼轉化為保費補貼,面向綠色產業全產業鏈提供保費補貼,發揮保險機制放大效應。面向環保節能設備研發企業,提供科技保險保費補貼,鼓勵企業依靠保險分擔研發創新過程的風險。面向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興能源企業,提供風力發電指數保險、太陽輻射發電指數保險保費補貼,鼓勵企業利用保險保障穩健運營。
另一方面,針對綠色保險供給,制定稅收優惠政策,調動保險機構服務綠色發展的積極性。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農業保險、森林保險、巨災保險等綠色保險保費收入免征增值稅;對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其他綠色保險產品,對政府補貼保費部分免征增值稅,避免稅收效應抵消財政補貼效應。
此外,孫潔還建議,要推進綠色保險承保能力建設。建議環保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加強跨部門合作,搭建統一的綠色保險數據庫為綠色保險產品的創新研發、費率厘定、承保理賠、風險服務等提供數據支持,提高綠色保險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促進綠色保險投資發展。
“我國綠色保險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綠色保險品種較少、業務規模也相對較小,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綠色經濟的風險管理需求。同時,國際社會氣候變化風險增大,國內企業進行海外融資的不確定性加劇,需要各類金融機構廣泛發揮綠色金融的抗風險能力?!蓖跷恼f。
綠色金融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新明建議,以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為宗旨,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具體而言,比如以碳中和為約束,修訂綠色金融界定標準,包括綠色項目的界定、綠色債券的評估認證標準等;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如支持綠色低碳項目的再貸款項目等。將符合條件的綠色資產納入商業銀行向央行借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圍;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氣候和環境風險評估,不斷提升防范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當下綠色金融的相關體制機制并不完善,這也導致了此前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動力不足,沒有產生系統性的合力。與此同時,綠色金融創新的體系不完善,如”排污權“市場的應用,因為沒有統一標準、試點較為分散等原因,效果一般。他指出,綠色金融創新仍處于初期階段。
資深行業分析師王劍輝提出,在綠色項目界定、鼓勵措施等規范上,需要進一步統一標準,否則可能帶來金融監管的套利,讓原本支持綠色項目的資金可能被挪用,無法有效支持綠色項目的發展?!皬那捌趤砜?,政策扶持或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點?!?/p>
實際上,當下綠色金融的法律法規及各項標準均在進一步推進中。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為未來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打下基礎。如在碳中和目標下綠色債券標準有望實現國內統一、國際接軌。而在綠色金融創新方面,目前我國也正在建立全國統一的”排污權“市場,并啟動了統一標準的制定。
此外,我國首部綠色金融法律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也于本月初開始實施,并要求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資金投向的企業、項目或者資產所產生的環境影響信息進行披露。接受投資的企業或者項目、資產所屬企業應當按照要求向金融機構提交環境信息資料。
有業內人士認為,《條例》對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做出了較為明確和切實的要求,而最大的挑戰在于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缺乏內生動力。推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為金融機構開展披露提供支撐。同時,也提升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意識和水平。
此前,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人民銀行將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更好地支持疫后經濟綠色復蘇和低碳轉型。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