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在《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提到,黨的十九大以來,人民銀行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大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交與綠色金融有關的建議和提案。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郵儲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展示了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涵蓋綠色融資、租賃、基金、投資和消費等領域,展現金融對“污染防治”“節能環?!薄吧鷳B農業”等各個領域的有力支持,體現服務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
數字技術作為新型的技術手段,近年來在金融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將數字技術融匯貫通于綠色金融當中,不僅僅是金融數字化的需要,也是運用數字技術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需求。
在推進綠色金融的過程中,大數據已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發力的“靶心”。大數據中心作為金融行業的關鍵基礎設施,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雙碳”目標下,金融業亦在積極探索高效、安全、綠色的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可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來提升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形成具有數字技術含量的碳金融產品體系。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海量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數字信息結果用于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大數據在綠色金融中應用是貫穿始終的。大數據為綠色金融提供了全面系統的信息,數據量越大,信息越精準,大數據不僅可以提升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獲客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設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及時進行風險預警,通過大數據可以提升對客戶的風險判斷能力,有利于改進金融產品設計、優化業務模式等。
獲客方面,運用數字技術優選客戶群體,實現獲客精準化。商業銀行可通過本行的大數據與社會上的數據公司進行連接,查找符合條件的重點客戶。對于符合基本條件的客戶,可以應用智能工具進行線上智能營銷。此外,通過各種數據、關聯信息的變化,不斷更新綠色金融的客戶類別,實行分層、分級管理,不斷優化客戶結構。
風險管理方面,數字技術可以替代許多信貸風險管理諸如調查報告、風險自動預警等多項工作。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風險管理系統將綠色金融服務對象有關信息輸入系統并進行信貸風險識別、對比和判斷,確定其是否符合綠色金融項目要求、目前存在的風險綜合程度,從而為金融機構是否提供金融業務提供依據。
產品數字創新方面,碳金融產品是實現綠色金融的實現載體,碳金融產品需要緊緊根據市場需求、金融機構提供的可能來進行設計。要避免將常規金融產品簡單綠色化,要根據綠色金融的要求,積極推動運用數字技術手段進行碳金融產品創新,實現碳金融產品系統化、標準化、品牌化。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