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17日訊 11月16日,由上海市靜安區政府、上海報業集團指導,財聯社主辦、Tradeweb聯合主辦的“2023上海全球資產管理年會”在靜安區隆重舉辦。下午舉辦的四大論壇之一是“數字化在資管行業中的應用實踐”,論壇上平安理財首席信息官封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封群認為,理財行業有多資產、多策略、多組合、多投資團隊、多渠道、多場景、多客群的特點,不能采取公募基金的賽馬機制,理財公司平臺化能力建設別無選擇,這樣才能行穩致遠,整個科技投入與實踐對理財行業來講是非常重要和深遠。
封群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科技的投入是綠葉,“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是主業、是紅花,科技投入成效要充分體現在對主業競爭力的提升上,主業發展好了才會有更多持續性的科技資源投入,形成良性循環,相互滋養、相互成就。理財科技要從傳統的建系統、建平臺,“業務分析+項目管理”,“服務+采購”,向“業務+科技”的緊密融合跨界和科技驅動方向轉變,比費用投入更重要是對科技的重新認識與思考。新科技的邊界已經變得模糊,新科技的價值不僅僅是降本增效,增效開源才是主軸,降本只是一個附產物,更重要的是新科技將開始對商業模式、資本模式、治理模式的創新突變產生催化作用,這個時代已經到來了。
封群表示,平安理財在數字化方面的實踐包括,兩方面,一個是打數字化基礎,一個是建數字化生態。打基礎,就是要將資產、產品、客戶三個端到端規則化流程化的業務價值流進行平臺化、自動化建設,構建大數據平臺基礎設施,包括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應用實現,數據治理運行機制的搭建運行,確保數據源清潔、數據口徑準確、及時,可信賴、顆粒精細、指標模型豐富多樣,同時要做到數據應用的低門檻、高便利、多樣性,體驗好,強共享。建生態。就是要除了針對大流程、大場景,大模塊進行模型化實現,還要在員工單兵作戰的原子層面進行廣泛的數字員工賦能,確保數字化運營、數字化決策、數字化管理得到更加廣泛、深入、多樣和持久性。
在大模型和AI集成的技術層面,封群指出,平安理財采用“通用大模型調用+微調模型自主訓練”模式,市場上大部分大模型的差異化和可用性還有待優化,微調模型主要解決和提升專業化、差異化、可用性,同時不必等待和過度依賴大模型的成熟度,平安理財的實踐心得就是模型不夠,知識來補,AI不足,專家來補;對理財行業,Human -AI是必然之路,更加契合專業知識的多樣性、分散性、模糊性、突變性特點,也能夠突破場景多樣化、難打通的痛點。
封群講到,目前平安理財的EVA數字員工平臺已經給40%的員工專屬定制了一對一的數字員工,覆蓋到85%的部門和崗位類型,貢獻了10%的人工時。平安理財人工智能的推動思路是首先建立人與AI的良好關系,科技向善以人為本,AI不是替代人,是助手賦能,對員工進行時間折疊,對員工進行能力加杠桿,去幫助不同能力的員工實現能力躍升,從而實現整個組織能力圖譜的共建共享。
其次是依靠員工去尋找數字員工任務場景。員工是主體,負責循序漸進地尋找數字員工場景和任務,實現快速落地和持續迭代,員工讓渡部分工作給數字員工,自己可以有更多精力、時間去做專家型、創意性工作,員工專家對AI的持續訓練、反哺是數字員工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我們需要一種被員工祝福的AI。
第三,催化突變。起初要從構建良好的人與技術關系入手,在相互滋養、相互成就基礎上,進行豐富多樣的場景打通和工作任務應用實現累積,將極大提升模型的專業性、可用性和AI的技術迭代集成能力,到一定階段,員工專家與數字員工的垂直交互和交叉交互,眾多數字員工之間的交互,這種融合累積的量變和質變交織在一起,會讓整個組織對新技術有更深刻的理解共識和創新突變行動力,由此一定會催化一些商業模式、資本模式、治理模式的基因突變。
相信才能看見,想法很重要,行動更重要。當下,要深刻理解理財行業的責任使命,對行業商業模式洞察理解要做到橫到邊、縱到底、結構化、可穿透,看清楚想清楚,積極擁抱這一輪科技全球化機遇,仰望星空,步步為營,干出來!希望我們這些金融科技的思考和實踐能夠被未來所祝福,成為眾人的祝福。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